关于书论中势的释义考论及其相关问题

来源 :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书论中"势"的相关问题,包括古代书论中"势"的释义考证;分类古代出现"势"的书论,结合语境,析缕"势"的多重释义,对书论中"势"字术语典型实例研究发现古代书论中"势"的释义有多重释义:第一层释义:法度,第二层释义:运动—节奏—趋向—力度,第三层释义:风格,第四层释义:文体.在多重释义的基础上,结合"势"的外围语境以及在审美品评体系诸如"形势""力与势""法、势、意"等重要概念,厘定"势"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发现概念之间是意义、范围、角度的不同.上述研究基础上,谈及书法艺术的自觉现在研究多从宏观的时代分析为角度,是放在时代概念,属于线性的论述.而如果落实到"点"的论述,笔者通过研究臆度"势"的概念的最早出现是书法由无意识的质朴混沌走向主体追求、书法艺术自觉转折的初始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对于特殊材质的书法的研究应该连同其材料、所放置的空间以及人们观看的习惯一同纳入研究视野之中.屏风书法作为一种特殊媒材上的书法图像,给对关于书法作品的媒材和内容的研
唐朝书法大家徐浩与颜真卿在生平、经历和书法等均有许多相似之处,二人开创和开拓的楷书风格奠定了唐楷的成熟.然而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徐浩的楷书成熟和成名比颜真卿要早并对
有关《端州石室记》书写者为谁的问题,自北宋欧阳修起就受到众学者的重视,而众说纷纭,终未有定论.本文通过将《端州石室记》与李邕其他书作对比,结合玄宗朝八分盛行的现象和
美学,是西方人的学科.中国美学,是一门在20世纪新生的学科.受西方哲学美学及其叙事方式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是"西方美学在中国"(西方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
在中国书法史上,怀素在张旭的基础上,把狂草艺术推向巅峰,是古典浪漫主义书法艺术的代表.本文运用文化分析的方法,在近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满足于单纯的现象分析上,而是通
晚明嘉靖、万历时期,山人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决意仕途,但现实所迫他们不得不入世,以诗文书画之长干谒公卿,在社会中游走谋求生计.山人凭借书法与名士官员结交往来,
《黄庭经》是一篇在唐宋期间广泛传播的道家经典,也是唐宋书家传移摹写的法书经典,《黄庭经》文本作为书法与道教的双重性经典,文人和道士在书写传诵《黄庭经》时则表现出不
本文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研究个案,并结合中国传统的集字现象,分析怀仁集《圣教序》为何选择行书,并提出《圣教序》是拼凑还是临写的疑问.首先,阐述了中国集字现象的
嘉道时期广东以吴荣光、叶梦龙、潘正炜为中心,组成了一个以书画鉴赏与收藏的群体,本文以叶梦龙(1775-1832)所著《风满楼书画录》为中心,将考察他是如何建立起在广东的核心鉴
散卓笔制作工艺精良、历史悠久,其以笔根深藏、笔锋齐健为特点,是苏轼喜爱使用的毛笔种类之一.苏轼书风(偃笔)的形成,与"散卓"(无心)笔制的性能及其特有的执笔姿势(单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