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未遂青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默认网络功能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既往脑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和自杀行为均与脑默认网络(DMN)部分脑区有关。至今,尚无特异针对抑郁症自杀未遂行为和DMN活性改变的相关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两种不同的功能连接方法直接深入探讨与青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相关的DMN功能连接改变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趋势和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个体的全面康复寻求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纵向研究方法对中国内地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入学基线初测,并对部分学生在一年后重测,进行初测与重测的纵向对比研究。新入学的一年级大学本科学生有7898人自愿参加入校时的基线初测,2015年9月有3090人在大学二年级时自愿参加重测,其中2783人同时参加了初测和重测。本研究问卷包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的失眠状况以及影响失眠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宁波和广州联合进行的一个青少年学生睡眠状况调查研究.我们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5-6月对宁波市4所中学(2所初中,2所高中)的学生(高三除外)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班主任老师统一发放,共发放4052份问卷.1周内交回,共回收问卷4038份,回收率99.7%.数据缺失>30%、随意填写以及存在逻辑错误的106份问卷
目的 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个体的全面康复寻求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中国内地某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成瘾情况进行横向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共有4858人自愿参加横断面研究。本研究问卷包涵:自编的人口社会学信息;网络使用现状;心理学量表。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受试者均自愿签订网上知情同意书。应用SPSS 19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调查宁波市中学生的ADHD症状及其相关睡眠紊乱情况.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法抽取宁波市中学生2133名,采用自编一般问卷、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评定量表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ADHD症状评分正常组、临界组、中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比例分别为87.2.%(1861/2133)、9.3%(199/2133)、2.5%(54
目的 应激在物质成瘾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增加冲动性、减少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增加成瘾和复吸的风险。海洛因成瘾和复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参与其中。负性生活事件和高应激环境均可以影响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易感人群使用海洛因,从而增加其成瘾和复吸的风险。本文的目的是在一项长达5年的随访研究中探索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结合蛋白(CRHBP)基因的遗传变异以及其与生活应激的交互作用
目的 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依恋特点方法 对儿童精神科门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儿童版诊断评估之后,采用儿童依恋安全性量表(Kerns Security Scale,KSS)、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目的 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AT1/SLC6A3基因)、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并了解DAT1、DRD4基甲基化水平与ADHD患儿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旨在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和阐明ADHD患病的遗传学机制、以及临床症
目的 了解昆明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并对外来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用)对昆明市2所小学的380名儿童进行调查,调查前,先组织班主任说明调查意义,并对调查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进行讲解。问卷发给被调查学生的班主任,由班主任填写完并签字确认后统一回收。问卷回收后进行整理,先剔除填写不合格问卷,然后对有效问卷进
目的 青少年健康生活模式对当前的身心健康及疾病预防都非常重要。在过去的30年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电子产品、久坐不动行为的急剧增加,常常伴随着不规律的睡眠和饮食时间,这些都与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健康状况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环境应激对青少年雌性和雄性大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浆皮质酮、胆囊收缩素、瘦素和神经肽Y的浓度影响。
目的 探寻伴有自杀未遂的青年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局部脑功能活动和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RSFC)的异常及其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探索其在自杀未遂发生中可能潜在的作用,以期未来对青年抑郁症的自杀风险进行早期的预警和干预。方法 35例伴有自杀未遂的青年抑郁症患者(ATT组)、18例无自杀行为的青年抑郁症患者(NAT组)以及47名性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