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化纤维内矿化胶原支架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来源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合成具有分级结构的三维纤维内矿化胶原支架材料(HIMC)以模仿天然骨组织中的细胞外基质,探讨这种胶原支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对结束减数正畸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分析减数牙邻牙的牙槽骨水平和临床指标,探讨减数正畸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减数牙邻牙的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比唇舌侧矫治技术在治疗骨性Ⅲ 类错颌畸形上是否存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口腔正畸科近五年的骨性Ⅲ 类患者16 例,不分性别,年龄在12-1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4 岁.
目的 通过建立牙齿三维移动分析模型和方法对成人强支抗内收前牙病例的上前牙区牙齿移动进行三维测量分析。材料与方法 收集 12 例成人上颌前突病例(18-35 岁,女9 名,男3 名),均减数第一双尖牙、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CBCT数据为样本,共纳入48 颗切牙和24 颗尖牙。
目的:建立牙槽骨缺损区植骨术后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的牙齿移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6 只3 月龄小型猪随机平分为2 组,一组实验猪选取口内右上象限为对照侧,另一组选取左下象限为对照侧,口内其余三个象限为实验侧。
目的 研究正畸力加力后大鼠前扣带皮质层STAT1 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探讨STAT1 及其所在的JAK-STAT1 信号通路在正畸牙移动疼痛中的介导和调控作用。
目的:评价Frank(e)l Ⅲ 型功能矫治治疗替(牙)早期骨性Ⅲ 类前牙反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78 例替牙早期骨性Ⅲ类前牙反合患者(7.0-8.7 岁,平均年龄7.86 岁)采用Frank(e)l 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对治疗前后X 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
目的 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和唇侧直丝弓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为正畸临床工作中针对双颌前突病例选择合适的矫治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通过对已经基本完成初期隐适美治疗的患者的后牙咬合及后续精调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影响隐形矫治后牙理想咬合的原因及可行的临床对策。
目的 评价 Twin-block 与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是否可以使骨性Ⅱ 类错合畸形患者的颌骨畸形得到改善。方法 6 例骨性Ⅱ 类青少年均角患者纳入研究,进行Twin-block 与固定矫治器双期矫治。
目的 建立并评价头颅正侧位片和牙颌模型三维准配的新方法,探索13-17岁正常HE 青少年上牙列的三维纵向生长变化。材料与方法 选择同时具有头颅正侧位片、CBCT 和牙颌模型的患者20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