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浙北线状对流移入杭州湾加强为飑线的过程分析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季浙北地区常有南北走向的飑线生成,且飑线移入杭州湾后强度并没有迅速减弱、甚至加强.但目前对这类飑线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及相应的中尺度环境条件演变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014年7月27日一次横跨杭州湾、并且入海加强的飑线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等,详细分析了飑线发生前的环流背景特征,重点分析飑线在杭州湾上生成、发展、消亡的过程以及相应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变化,最后讨论了海陆差异对飑线强度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可以归类为高后型,沿海副高的稳定维持、副高西北侧盛行西南气流、低层的低涡切变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7日白天,处在副高边缘的苏南、浙北等地区具有较强的不稳定且低层存在辐合抬升,因此,杭州湾两岸的对流活跃,并逐渐组织成南北两条线状对流.同时有多个对流单体进入杭州湾,由于白天陆地的温度高于海面的温度,因此对流入海后不易加强.到了傍晚时分,陆地温度降低明显而海洋温度变化不大,当对流单体从杭州湾北岸入海时,由于海上的暖湿条件更好,且有海风辐合,对流单体迅速发展增强,连接了苏南和浙北的两条线状对流,形成了长280km、宽30km的飑线.飑线形成后的3个小时内,飑线的走向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辐合线东侧(飑线前方)高温、高湿(CAPE大)且有深层的垂直风切变,因此有利于飑线在东移过程中强度维持和发展.飑线主体进入东海后,不稳定能量和垂直风切变都明显减弱,飑线很快消亡.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2001到2011年龙岩7个县气象站的历史暴雨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对主要暴雨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对应的自动气象站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
会议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CINRAD产品资料和龙岩市区域气象自动站雨量资料,对2014年5月22日龙岩市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通过分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动力条
会议
介绍了本矿技术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及给矿井生产带来的变化。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changes brought to the mine production ar
本文主要采用共沉淀法研制出了纯度高、粒径小、分散均匀的六角M型钡铁氧体。探究了用共沉淀法制备M型钡铁氧体的工艺条件;并考察了不同分散剂(三乙胺和聚乙二醇-800)对产物的影响;考虑到稀土元素具有优良的光、电、磁性能,选取了La3+和Ce4+/Co2+对M型钡铁氧体进行掺杂,考察不同掺杂离子的掺杂量对产品物相、形貌和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变化规律。共沉淀法制备M型钡铁氧体的工艺条件主要探索了沉淀剂、试
重金属元素铬(Cr)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Cr(Ⅵ)对人和动植物具有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控制和减少Cr(Ⅵ)对环境的污染,受到环境化学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铬主要以六价铬和
  利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进行寻优,找到最优参数组合后代入SVM模型中,得到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GA-SVM),利用此模型对热带气旋强度进行预报实验.该
  雷暴(冰雹)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新疆阿克苏及邻近地区12个气象站1980~2013年雷暴(冰雹)资料,以及同期高空资料,
会议
  基于全国实时气象雷达数据和地面分钟降水观测资料相结合的分钟降水预报技术目前还处于空白,本研究以光流法外推和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通过外推未来2小时内每5分钟间隔的回
  通过对近12a (2003~2014年)河南省20个区域性春季暴雨日进行系统性分析,借鉴已有暴雨天气类型研究成果和业务预报工作经验,揭示河南省春季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归纳总结河
会议
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这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发生,不可能由人工合成产品完成。它是大自然的免费产物,在药用菌中发现有大量的具有强抗癌作用的植物营养素集聚。许多药用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