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手术治疗及方案选择

来源 :第十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半肝切除术5例,左半肝切除术10例,肝右后叶切除术4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肝局部切除术37例.结果:59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出血2例,胆漏3例,胸腔积液4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裂开2例,出现腹水11例.第一肝门阻断47例,阻断时间10~45min,半肝血流阻断12例.术中出血200~1800ml.结论: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征,肝可切除范围和剩余肝量的评估,认真做好术前准备,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术中控制出血量,正确处理肝创面,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谈一下套针演变过程,针具是由西方的留置针演变而来,1964年,美国BD公司发明了第一支静脉留置针。80年代初,静脉留置针进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开放式留置针率先进入中国手术室,此后,由于留置针能够相对普通钢针减少多次穿刺的痛苦,在儿科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地影响到住院病房的其他科室。现在针灸领域的创新为套针。套针是在腕踝针的机理上进一步的发展,腕踝针的刺法也是浮刺,腕踝针的机理初
目的:观察套针结合整脊治未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多例不同疾病的患者运用套针结合整脊治未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其中包括白血病、癫痫、自闭症、类线粒体脑病、失眠、突发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抑郁症、周围血管疾病、安宁医学、中风后遗症、听力下降、牙痛等案例,用以探索套针结合整脊治未病的发展前景.结论:套针结合整脊治未病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进一步研究发展提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骨伤科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版)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研究较多,经临床观察90%以上病
目的:探讨侯氏套针治疗效果对提高侯氏套针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对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方法:将98例心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以运用侯氏套针模式为框架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心血管病急性发作期的症状改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缓解病痛疗效,降低死亡率的结论.及时的临床应用使患者缓解病痛,身心达到最佳的状态.
目的:探讨侯氏套针和太极神针疗法治疗效果对提高侯氏套针学和腕踝针疗法和太极神针疗法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对腰椎病患者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92例腰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以运用侯氏套针和太极神针模式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腰椎病康复治疗的症状改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达到自理功能,降低致残率的结论.及时的临床应用使患者达到自理
目的:探讨侯氏套针治疗效果对提高侯氏套针学足底骨质增生疾病中的应用,对足底骨质增生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意义.方法:将100例足底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以运用侯氏套针治疗模式制定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足底骨质增生康复治疗的症状改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改善达到正常功能,不影响生活的结论.及时的临床应用使患者的身心达到最佳的状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青壮年,男多女少.发病部位以腰4-5,腰5-骶1椎间盘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引起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症候群,表现为腰腿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有马尾神经损害时,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心理均可造成极大影响.病人取俯卧位,找准痛点,用浮针从双侧面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39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组)19例,重型肝炎(重型肝炎组)20例,并根据重型肝炎组的预后分为存活组(n=15)和死亡组(n=5);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19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IL-35表达情况,分析重型肝炎组肝功能生化指标与IL-35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Chronic Hepatitis B)患者单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时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的动态变化,探讨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对慢乙肝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为乙肝抗病毒的药物安全性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方法:共纳入61例CHB患者,替诺福韦(300mg/d)抗病毒治疗患者31例,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患者30例,比较
目的:探讨APRI、Fibroscan(FS)对于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价值.方法:220例CHB患者入院后1周内检测AST、PLT、FS指标,并完成肝组织活检.根据AST、PLT结果计算APRI.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APRI、FS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价值.结果: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期S1、S2、S3、S4分别有116例、59例、30例、15例.S1、S2、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