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GI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民族、部落都拥有他们各自固有的空间概念.聚落整体景观如何诠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聚落的营建者如何利用这种空间概念去构筑生存空间以及社会环境?聚落成员如何将自己的“共同理想”,如价值观、生死观、宗族情结、地缘感等通过空间图式来洗练表达?本文尝试通过研究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贵州屯堡村寨聚落的景观空间形态,来揭示这群最早深入贵州少数民族腹地、扎根深山亦兵亦农的汉族移民部落,600多年来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以及聚落职能限定下,如何契合地域条件,满足生产生活防御功能,又保持自身文化个性,来营建繁衍至今的独特景观模式.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景观桥及其周边环境关系问题展开讨论,将其看作城市空间中一个有机完整的基本元素,探索城市景观桥及其周边环境保护控制之间的适宜性途径.分别从功能、环境、美学三方面对城市景观中的桥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对上海五角场景观桥与其周边环境分析,进而深入论述了城市景观桥的美学规律以及人的视觉特性.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活跃的生命环节,在进化的过程中始终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然而,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逐步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欲望并不断膨胀.人类的建造活动亦是如此,人类社会的建筑与城市在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侵略性地扩张,逐渐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害,从很多方面招致自然的抵抗.如今我们必须以一种和谐友好的自然观设计建造建筑与城市,顺应自然机制,倾听自然的声音,以求得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同为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在同一个社会和文化体系下,历史上都曾繁荣过,为什么今天却有不同的境遇.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包括两个传统村落之间的横向对比和传统村落各自历史的纵向对比去写灵水和琉璃渠的历史兴衰的原因,以及对两个千年古村落的保护手法,最后对两个村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现代城市与住区景观中,存在相对分离的状况,尤其是住区景观的封闭性较强,从城市的角度而言,根本无法触及.这种自闭性的景观,留给城市的是相对独立的景观空间.从宏观来看,景观上升到城市层面就容易失去整体性,城市各区域之间缺乏融合,联系减弱,最后导致“各自为政”的状况.因此,城市景观在宏观层面应该强调整体性,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融为一体.本文针对现代城市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阐述
水乃生命之源,在中国,基本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水脉”.但每一处“水脉”因其所处地域的不同,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景观感觉.而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往往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在进行对滨水区的改造和在开发时,应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景观特色.文章结合成都活水公园的实例,对拥有滨水景观环境的城市在建设改造中如何更好地开发其地域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由于其不可再生性而日益紧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导致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工业用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如何更新和改造旧工业用地,以及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划分的工业用地更新各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和相关对策的研究,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芜湖古城旧有的城市空间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行为需求.本文从人类行为变更出发,通过芜湖古城的物质及非物质特征要素对古城城市空间影响的研究,期望探索出一种符合现代人生活模式,并能持续保持城市活力的空间设计方法.
本文以山西霍州署文物建筑群保护为例,简单分析文物建筑群与霍州市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保护与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的思路.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历史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式的文章较多,但是这些文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学科分类现象,即仅针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或者针对外环境来分别研究,二者缺少必要的融合,对文物保护单位系统性保护不够;②普遍对保护标准及方式的介绍不详细.本文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式分类入手,以北京市延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旧城城市中心重要历史街区应是旧城复合功能、地域风貌、艺术特色等集中表现的场所,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章试从天津市小白楼历史街区规划设计中探讨关于旧城城市中心重要历史街区的规划设计的思考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