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取与沙波走向垂直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并综合水文、沉积物粒度等资料,对台湾浅滩处沙波特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底流对沙波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随水流强度的增加,沙波经历了形成阶段(沙纹阶段)、生长迁移阶段以及残余阶段3个主要阶段。
【机 构】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杭州 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与沙波走向垂直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并综合水文、沉积物粒度等资料,对台湾浅滩处沙波特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底流对沙波的塑造作用。研究发现,随水流强度的增加,沙波经历了形成阶段(沙纹阶段)、生长迁移阶段以及残余阶段3个主要阶段。
其他文献
乌什凹陷新一轮勘探井 S3、S4 井因未钻遇优质砂岩储层而失利,使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砂体成因和分布特征变得扑朔迷离。而砂岩作为山脉隆升过程中盆地的直接记录者,其碎屑组分在分析物源及沉积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利用新钻井资料,应用砂岩碎屑成分分析方法,对乌什凹陷白垩系舒善河组进行了系统研究。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之一,位于海南岛东南侧,总体呈北东向延伸,西以1号断裂为界,与莺歌海盆地相邻,东北以神狐隆起与珠三坳陷相邻,南与永乐隆起相接,为新生代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琼东南盆地新近系岩性圈闭成为南海海域勘探的热点,获得了多个深水油气藏.
“四相合一”沉积学定源定相方法是指利用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和薄片相来划分物源波及区、厘定沉积相成因及编制沉积体系工业化图件的一种方法。其是在“时-区-源-相-体”沉积体系研究思路和方法之上,一方面综合利用地震相、薄片相分析进行物源波及范围划分,从而使得划分物源波及区相对更精确;同时,利用测井相、岩心相和薄片相分析,进行沉积相(相、亚相、微相)类型的厘定,准确度相对更高,并以沧东凹陷孔一下枣Ⅴ油组
自 1984 年Bromley 和Ekdale 首次提出遗迹组构概念至今,遗迹组构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最初Bromley 和Ekdale 将遗迹组构定义为“由不同规模的生物扰动造成的沉积物结构以及内部构造特征”,1996 年他们在原始定义上添加了“生物侵蚀”一词,使得遗迹组构的概念更加完善。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斜坡区早三叠系百口泉组(T1b)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大量粗粒沉积物快速堆积,形成了大套砂砾岩储集层。岩石普遍富含凝灰岩、流纹岩等偏酸性火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高,造成砂砾岩自然伽马高异常;泥质成分为近物源沉积,其搬运距离近,比表面未能吸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导致自然伽马异常低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煤层气开发最先在无烟煤发育的沁水盆地取得成功,目前煤层气也主要产自无烟煤储层.无烟煤煤岩致密,孔裂隙结构更为复杂多变,渗透率总体偏低,煤层气开发难度较大.对无烟煤储层结构和解吸扩散渗流网络的认识水平成为制约着中国煤层气地质选区科学性和开发工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盆地沉积序列中的古气候记录一直是盆地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古气候变化可以驱动沉积层序中天文旋回的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层状硅质岩序列的硅质岩-泥岩(页岩)韵律已经被证实赋存米兰科维奇旋回。硅质岩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在阐明硅质岩成因、建立硅质岩天文年代标尺、重建古气候变化、解决关键地质问题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在大量岩心观察,常规、铸体、荧光、包裹体薄片镜下研究与定量统计基础上,利用图像粒度与图像孔喉、孔隙度与渗透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与核磁共振、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阴极发光与荧光分析,气-水两相驱替实验和水锁实验等分析测试与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 段致密砂岩的类型及其岩石学组分、孔隙组合与孔隙结构特征,各砂岩差异性成岩-烃类充注演化过程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
综合岩心观察、测井、三维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以塔中北坡顺9井为代表的,塔中北坡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开展了沉积模式和砂体展布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坡柯坪塔格组下段由北向南超覆,沉积序列纵向上整体具有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特征,上部沉积以砂质为主,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泥岩撕裂屑等常见,下部泥质为主,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双黏土层等较为发育。电测曲线以漏斗型、箱型、齿化箱型
渤海湾盆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石油生产的重点研究区域,其中具备古潜山性质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是这一地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的发展,在潜山面以下的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不断取得油气发现,古岩溶型储层逐渐成为新一轮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