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调节剂能够提高大豆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和转化能力,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减缓叶片衰老,增加产量。为明确调节剂对大豆籽粒中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SOD摸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等,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进行叶片喷施,研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机 构】
:
Daqi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Daqing 163316, Chin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节剂能够提高大豆根系活力,增强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和转化能力,改变内源激素含量,减缓叶片衰老,增加产量。为明确调节剂对大豆籽粒中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SOD摸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等,对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进行叶片喷施,研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东北北部地区是中国大豆生产主产区之一,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占当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80%。然而,该地区分布有各种类型中低产田面积约905.9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0%,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大豆生产。因此,本研究针对东北集约化大豆主产区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盐化碱化土壤、沙化土壤、酸化土壤等),根据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和大豆生长不同时期需肥规律和特性,进行大豆优化施肥等养分管
大豆是需水量大、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的不耐旱作物。在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开花后鼓粒期,水分成为产量的重要限制因子,保证供给适宜水分才能获得高产。灌溉和施肥被视为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如何把灌溉和施肥两项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是目前栽培技术研究中的一项新兴课题,在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中以滴灌与施肥相结合比较方便且容易控制,使用普及率较高,是解决中国水资源不足、利用率低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
为了掌握和了解贵州大豆生产情况,从中找出贵州大豆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贵州发展大豆产业所需求的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对贵州9个县的35位农业技术人员和150户农户2011年的大豆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资料、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核算、评估。结果表明,贵州大豆总播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52.53%,大豆与玉米间、套面积占大豆总播面积的92.20%;大豆间套单产701.4 kg/hm2,大豆
秸秆还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秸秆资源极为丰富,为明确大豆秸秆养分释放特征,本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将装有大豆秸秆的网袋直接覆盖于垄沟中,定期取样,分析大豆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情况,探讨在白浆土条件下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大豆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中期接近停滞,后期较前期慢。经过18个月腐解,大豆秸秆累计腐解率为74.51%,秸秆腐
农业科学育种试验需要设立大量的试验小区,为满足小区试验中播种不同品种种子的要求,育种播种机应具有频繁换种、且不混种的功能。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也是解决小区播种的根本。针对北方小区播种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款垄三栽培配套育种播种机插装式排种器,该排种器结合了垄三栽培模式的特点,其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加工而成,方便观察排种器内是否有残留种子,同时减少了自身重量;采用插装方式进行清种、换种,整个过程只需
为了使大豆产量有所突破,需要在缩小行距和增加密度的条件下,探索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此,进行了此项研究,以期为大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2010~2011年,在平作条件下,以铁丰31、铁豆63和沈农12等3个亚有限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不同密度(15、20、25万株/hm2)及不同行距(30、45、60cm)处理下,研究密度和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 研究分析表明,干早胁迫下一级抗旱类型的晋豆21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同一水分供给条件下,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OD活性均高于抗性相对较弱的黑农44
笔者对夏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在柳丰种业品种展示田中进行。供试品种为滩科8号和中黄13。6月22日播种,9月30日收获。6月27日~9月30日取样15次,烘干称重。滩科8号和中黄13苗期(出苗~始花)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积累量仅占成熟期生物量的14.46%,单株日增重O.15g;花荚期(始花~开始鼓粒)生长加快,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积累量占49.30%,单株日增重O.5Og
四川省大豆种植方式主要是玉米套作大豆,其面积潜力在66.7万hm2以上,种植模式有“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大豆”、“蚕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甘薯”,在这几种模式中,大豆均套种于植株高大的玉米林中,其共生期在50~60d.因此,要实现玉米套作大豆双高产高效,必须开展玉米套作大豆配套品种合理搭配、带宽优化、播期协调、复合群体配置等相关技术研究。笔者利用本院最新培育的耐荫高
硅素是水稻良好生长的必需元素。国内外对有关硅对水稻形态、生理等研究也较多。近年来,也有关于硅对甘蔗、小麦、花生、大豆、玉米、芝麻、棉花、烟草、某些树木及豆科牧草的报道。目前研究表明土壤有效硅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有影响。本文用有机硅4种浓度浸种,即处理1 (1/1250)、处理2(1/2500)、处理3(1/5000)、处理4(1/10000),用清水浸种作对照(CK)。用有机硅3种浓度作叶面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