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调节蛋白Geminin识别同源域的结构基础

来源 :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eminin为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其通过与Hox的相互作用抑制Hox蛋白的转录活性,及使Hox参与细胞增殖的调控。研究表明,Geminin与同系或旁系同源域的相互作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同源域第三段螺旋结构上的氨基酸残基R43和M54及氮末端的碱性氨基酸群。该蛋白复合物结构第一次揭示了同源域与其调控蛋白质相结合的分子机制,并提供了一个同源域转录因子与其DNA竞争性的转录抑制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范例。
其他文献
本研究己经利用液体核磁共振的方法,得到了NS2B-NS3p在抑制剂BPTI存在下的氨基酸主链的认证,并拟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方法来获得抑制剂诱导的构象变化的信息,阐释其酶催化机理,为以该蛋白为靶标的抗登革热病毒药物的研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工作拟利用固体NMR技术研究Syntaxin1A蛋白脂质体的三维结构以及Syntaxin1A与磷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将Syntaxin1A的跨膜结构域的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然后将重组的载体转入E.coli菌株BL21-DE3进行过量表达。随后,将2H,13C,15N-Syntaxin1A与合适的磷脂膜(POPC/POPS大单室脂质体LUV)相结合,获得了同位素标记Syntax
本文选择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丙肝病毒P7在脂质体环境下的结构和与药物作用的信息。脂质体通过DSP化学交联反应证实P7在磷脂环境可以形成七聚体,下一步,将优化P7的脂膜重建过程,以期得到高分辨率的核磁谱图,并最终得到P7结构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位点的信息。
本研究拟对PB1F2与线粒体膜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从PB1F2蛋白自身构象的变化以及模拟线粒体膜体系的变化阐释PB1F2靶向线粒体膜的动态过程。PB1F2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以及膜磷脂化学位移的变化均表明PB1F2与nanodisc膜体系发生相互作用,本发现有助于理解PB1F2作用于线粒体膜并引起细胞色素C释放进而造成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过程。
文章通过NMR滴定实验、ITC、结构解析等手段,对TCTP与eEF1B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使用PRE方法以及定点突变方法对相互作用界面进行优化,并结合所有这些信息使用HADDOCK计算了复合物的结构模型。通过结构模型,分析了TCTP对eEF1Bδ的GEF活性的抑制机制。
本研究将选择不同的寡聚核苷酸做配体进行筛选,从NMR方面研究它们与Pura的复合体的结构。Pura与DNA复合体的结构将揭示PUR家族的蛋白与寡聚核苷酸识别机制,阐释Pura是如何通过结合不同的核酸调控各种生物过程。本实验室己表达提纯了鼠Pura的前两个结构域,并且得到蛋白和DNA的复合体,进一步研究尚在进行中。
本文选择了丙酮丁醇梭菌的一对cohesin-dockerin蛋白对作为对象,其中CohA2是脚架蛋白cipA上的第二个cohesin,DocA来源于多糖水解酶GH9。使用核磁共振手段对这两个蛋白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相互作用的研究,找到了与其他种属典型cohesin-dockerin蛋白对不同的特征。
本文利用液体核磁共振解析了第一个Kunitz型双功能蝎毒素蛋白LmKKT-la的溶液结构,通过突变研究发现,在LmKKT-1a分子中,新发现的二硫键配对模式不能与经典的二硫键配对模式共存,否则蛋白分子的双功能活性大为下降。通过对新的Kunitz型蝎毒素亚类蛋白的结构、生物功能以及基因组学研究,有望进一步丰富蝎类Kunitz型毒素的种类,以及该类毒素的进化途径。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有力手段,本研究拟通过在水环境、膜环境及细胞内拥挤环境中分别研究α-syn与syb2的相互作用,阐明天然无序蛋白相互作用发生是否依赖于环境诱导的蛋白质稳定结构并揭示相互作用的结合界面。结果说明了在水环境中α-syn蛋白C末端与syb2可溶部分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两者在膜环境以及细胞内拥挤环境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利用侧链甲基标记研究活体细胞中蛋白质结构与动力学方法,并且将该研究方法应用到钙调蛋白CaM的研究中预以验证。研究表明,在主链信号不能直接被观察到时,可以利用侧链甲基来研究蛋白质在活体细胞中的结构和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