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足前足畸形治疗体会(附11足报告)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足踝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足踝外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75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类风湿性拇趾外翻畸形及其他足趾畸形的疗效。 方法: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7名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明确并伴有轻重不等的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的患者进行矫形手术,共11足,4例为双足,其中3例类风湿前足畸形严重,一名畸形相对较轻;3例为单足,其中2例畸形严重。病人年龄51~69岁,平均60岁,患者均为女性。根据畸形程度及病人年龄,选择手术方式,其中三例严重类风湿足畸形患者(6足)采用全跖骨头切除术,1例畸形相对较轻的双足患者1足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加麦氏手术加第四趾锤状趾矫形术,另一足行麦氏手术。单足患者1足采用Keller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加第一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加2-4趾跖骨头切除术,1足采用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加Keller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加2-3趾跖趾关节成形术。使用AOFAS(AMERICAN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确定拇趾外翻角及跖间角改善情况。 结果:本组7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7例(11足)获6个月~42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AOFAS评分从术前的43(25-65)改善为术后的75(65-95)。术后患足X线摄片,与术前片比较:拇趾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48°(35°-65°)改善为术后的平均12.1°(10°-15°):Ⅰ-Ⅱ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4°(10°-18°)改善为7°(5°-10°)。 讨论:全跖骨头切除术对于严重类风湿前足畸形疗效满意,最长经过3年6个月的随访,畸形矫正满意,无复发,同时患者足趾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穿鞋及行走均有很大改善。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心脏电生理诊治技术突飞猛进,大量的心脏电生理资料和信息极大地丰富了电生理学的知识,而其中心电图的学习对于一名临床医生,特别是内科医生仍然尤为重要,因此心电图在临床医生的教学中也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因此,要想做好心电图教学,教学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电生理理论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则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性,锐利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本院在内科实习生的心电图教学
目的:比较项部横向刺法与单纯体针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不利的疗效。二者均配合点刺井穴。方法:选择2 006年至2008年喀麦隆姆巴尔马优医院和首都雅温得妇儿医院住院及针灸科门诊患者,共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项部横向刺法配合点刺井穴法,对照组3 0例采用体针治疗配合点刺井穴法,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2天,共5个疗程。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基本痊愈11例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并得到较大的发展。目前儿童偏瘫中也有应用,尤其在提高患侧上肢的主动性及运动功能方面显示出很大的潜力,国内外对此已有共识,有关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的报道也不断涌现,甚至有康复机构将强制性诱导运动作为儿童偏瘫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本文主要从目前研究进展等方面将国内外应用该方法对儿童偏瘫的治疗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期和中期治疗结果。方法: 2003.1—2008.11我科室对62例急性和53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治疗修复术。术前行64排CTA和超声检查.术中再次造影测量,所有患者成功封闭第一破口.术后患者均行64排CTA随访(1-70月.平均25.7±7.6月).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结果
骼动脉瘤常与腹主动脉瘤合并出现,不伴有腹主动脉瘤的孤立性骼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aneurysm,IIAA)临床上少见,发病率为0.03%,在动脉瘤疾病中所占比例<2%,破裂率为14%-70%,包括骼总动脉瘤、骼内动脉瘤和骼外动脉瘤,发病部位多数在髂总动脉。本文介绍了五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现及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及相比较的3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白介素-β、白介素-10、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60.P
目的:随着血管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内皮祖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我们设计本试验来立体观察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同时对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细胞培养后有何生物学作用。方法:取大鼠骨髓.分离出内皮祖细胞.观察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对培养的内皮祖细胞进行表面标记和功能检测.同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内皮祖细胞在以l型胶原为主的三维基质
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yDisease,PA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结果之一,主要累及老年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往往同时伴发有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疾病,也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凶素和致死原因。本文将重点介绍腹股沟韧带下血管介入治疗的状况。
目的:探讨经人工血管径路的血管腔内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17例人工血管转流术后患者,16例吻合口狭窄,lO例伴有流人道或流出道狭窄。局麻下,16例在人造血管取栓后行血管腔内治疗,1例直接穿刺人工血管行血管腔内治疗,观察转流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 14例远端吻合口,1例近端吻合口各置入支架1枚,8例行胭动脉,胫后或胫前动脉球囊扩张术,随访时间为1-35个月,平均为12士4个月;2例下肢缺血加重,
目的:探讨微波血管腔内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初步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42(47条肢体)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CEAP分期(C2 9条肢体,C3 12条肢体,C4 19条肢体.C5-C6 7条肢体)及静脉造影结果,分别采用:①单纯微波血管腔内治疗;②微波血管腔内治疗联合交通静脉离断术;③微波血管腔内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