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机理

来源 :第四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dy1234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为微血管血栓与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肾脏损害.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抡救治疗病死率达90﹪以上,血浆置换使预后大为改观.近年来发现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onWillebrandfactorcleavingproteinase,vWF-CP)有助于阐明TTP的本质和血浆置换的机理.这个突破性成就代表了当前血液学的重大进展之一.本文介绍,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在TTP发病中的作用,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继发性TTP的关系,4其它与TTP有关的因素,5TTP的免疫治疗,6我院在TTP研究中所做的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检测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杜克雷嗜血杆菌(HD)的双色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C-FQ-PcR)方法,并评价其在诊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病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TP、HSV和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3株参考株进行扩增,证实其特异性;再设计探针做三种参考株的双色荧光定量PCR;以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同时检测320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
目的:了解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治疗、随访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004年至2006年上报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回顾620份梅毒病史,其中73.9%由性病或皮肤科诊断。以潜伏梅毒病例为主。84.3%梅毒病例进行治疗,其中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治疗率较低;没有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确诊后没有来门诊。梅毒病例诊断、治疗规范。28.7%梅毒病例进行
目的:了解隆阳区性服务高危人群中HIV、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与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所有的调查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每人抽取5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360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5人,阳性率1.3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6人,阳性率1.67%。结论:隆阳区性服务人群中HIV、梅毒的感染率均超
目的:分析南漳县HIV/AIDS疫情现状及流行趋势,探讨控制疫情对策。方法:对1996年以来的疫情资料及现有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6年至2007年12月底累计HIV/AIDS383例。死亡157例,是湖北省重点疫区之一。结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正由以血清传播为主过度到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农民工性安全行为教育与干预。
中国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资料显示,女性性工作者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4年的0.93%,部分地区已经超过1%,表明经性途径感染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HIV疫情正由高危人群经桥梁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而暗娼是重要的桥梁人群。对于性途径传播进行的干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AIDS/性传播感染(STI)干预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娱乐场所暗娼与HIV传播有关的行为,以
近年来,随着生殖器尖锐湿疣与官颈癌的逐渐上升,而且趋于年轻化,大量的研究发现与证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增高,已引起医学领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大量的宫颈高危HPV感染者,能有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药物是医生的希望。由中科院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派特灵可用于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种疾病,本文介绍了随机抽
某所于2007年6月诊治一例以全身泛发性痒疹为首发表现的AIDS并发口腔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对此病例做了详细报告,结果如下:本例患者开始仅根据皮损的表现而忽略了病史,按结节性痒疹给予较强的四联疗法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加重且口腔出现白膜、溃疡。此时我们对原诊断产生怀疑,追问病史,患者有冶游史,立刻想到了艾滋病,查HIV(+)。所幸的是该患者误诊时间不长即得到明确的诊断,采用抗病毒(HAART)治疗,躯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性病门诊有前列腺炎表现的男性患者取前列腺液作细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107例患者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阳性84例(78.5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淋球菌等细菌53例(49.53%)。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表原体(CT)和各种性病病原体混合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大量研究显示,当供者的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不相合的HLA抗原并对其产生应答时引起GvHD,从而造成宿主组织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临床上的各种表现.除T细胞激活的原因外,同时还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其中IL-2具有激活和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并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及促进其它细胞因子如IFN等产生分泌的作用,在急
近20年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淋巴瘤的相关研究,使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从细胞简单的形态学描述深入到对信号传导通路及分子作用机制的探讨,并发现:正常淋巴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一些重要的调节通路和因子在淋巴瘤的肿瘤生长也起着关键作用,以此为靶点设计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新药,带来了肿瘤治疗的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将简单回顾恶性淋巴瘤治疗的现状、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简况以及治疗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