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端解剖锁定板及喙锁增强联合固定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外侧解剖锁定板及5号不可吸收缝线喙锁增强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锁骨外侧端NeerⅡb、V型骨折,并评估其放射学及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不稳定型NeerⅡb、V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病人,所有病人均采用外侧解剖锁定板联合5号不可吸收爱惜康缝线喙锁增强联合固定.结果:所有病人随访12~23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按照平均Constant评分为94.7(88-10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评定量表为31.3分(范围,22-35);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标准评分:97.97 (96.33–100),优良率95.0%.所有患者术后平均3.7个月(3-5个月)返回到正常的日常活动.1例术后1个月时出现喙突钻孔处骨折.结论:外侧解剖锁定板及5号不可吸收缝线喙锁增强联合固定治疗锁骨外侧端NeerⅡb、V型骨折,软组织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对肩锁关节无干扰,可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NeerⅡb、V型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不伴有神经症状。采用骨折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依靠连接棒撑开、复位及固定,并辅以后外侧异体骨植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通过X线摄片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后Cobb,s角、椎体高度变化评估手术复位及固定效果。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29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3~83岁,平均60.3岁;左髋16例,右髋13例.内固定距关节置换时间3~48个月,平均23.3个月.
目的:报道一例极其罕见的非创伤性寰枕关节后脱位联合寰枢关节失稳病例,并对脱位失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文献回顾。方法:一位47岁的女性患者,既往无外伤史类风湿性关节炎、颈部肿瘤、感染及斜颈病史,因颈部疼痛5年伴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查体颈椎无法轴向旋转,患者不能自然地前后移动颈部且后伸颈部时疼痛剧烈。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四肢的轻触觉减退、四肢主要肌肉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患者括约肌功能正常、双上肢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进行术区皮肤综合处理对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05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75岁老年女性患者138例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实验组于术前3天进行皮肤准备,每日进行两次温水清洗,清洗后使用保湿润肤油涂抹术区备皮范围皮肤并按摩,术前1天给予备皮
目的 探讨多种微型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拇指功能占手部功能的45%-50%,临床工作中对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尤为重要,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科对49例手拇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13~62岁,平均34.2岁,均为开放创面,其中感染创面14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从最小2 cm×1cm皮肤缺损到拇指Ⅵ度缺失.
目的:骨盆肿瘤是骨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但由于其周围组织结构复杂,且部位深在,早期容易误诊及漏诊,在诊断明确后,肿瘤累计范围已经较大,其治疗始终是骨肿瘤治疗中最困难的部分。由于骨盆承担着脊柱与下肢的连接,肿瘤切除后骨盆环的重建,尤其是髂腰重建和髋关节重建对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但其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多,手术失败风险大的特点。本文总结近期本单位手术治疗的骨盆肿瘤病例,对骨盆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会议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 of rabbi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fter co-cultured with nucleus pulposus cells in alginate Beads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perf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4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0例,椎体转移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病变节段:T7 1例,T8 1例,T9 2例,T10 1例,T11 1例
目的:脊柱侧凸翻修术后(Revision spinal deformity surgery ,RSDS)解剖标志不清,因此徒手操作手术风险较大.而导航技术在长节段脊柱侧凸患者应用时也存在手术操作长、放射量大等问题.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长节段脊柱侧凸翻修病人手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研究目的为评估3D模型在长节段脊柱侧凸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7名长节段脊柱侧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荷载成髓核细胞分化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巴马小型猪退变椎间盘模型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和鉴定巴马小型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体外构建Ⅱ型胶原支架.ADSCs在体外进行预分化,成髓核样细胞.通过针刺法进行巴马小型猪退变椎间盘造模,并根据腰椎不同节段分组情况进行处理:对照组(NC)L1-L2,不造模,不处理;退变组(DC)L2-L3,造模后注射DMEM高糖培养基;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