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来源 :第三十一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害虫是释放大量强信息素,掩盖雌虫的性信息素,误导雄虫的定向,使其找不到雌虫交配产卵,减少虫口密度,这是一项绿色环保的技术措施,当前在生产上是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较多,迷向防治的研究较少,为了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控害效果,进一步开发田间应用技术,笔者进行了在广西的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当田间虫口密度低时(非主害代),性迷向法对控制稻纵卷叶螟产卵及卷叶具有一定效果,但其对控制稻纵卷叶螟产卵及卷叶效果没有诱杀法理想。性迷向法可用于广西第二代、第五代(非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有关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日益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借助这股春风,信阳市植保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重视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全市植保工作迅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绿色植保、公共植保"为理念,以构建信阳和谐植保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目标,适应农村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逐步向种植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中,各地均创办成立了许多以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或同种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不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一类以生产种植农(经)作物为目地的种植型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开展特色农业生产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引导作用,这类合作社有以下特点:一是其社员具有相对较高的农业生产意识和农业科技需求;二是种植的作
水稻病虫防治,曾存在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水稻生产环境破坏严重、水稻农药残留超标、稻米质量不安全等现象.创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禁限用农药"进入生产前沿,践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通过组织开展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控策略,优化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生态调控和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
近些年,新型杀菌拌种剂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防病效果,但也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较多.为了探索新的杀菌剂在小麦拌种上的防效及安全性,对市场上使用的新型杀菌剂做了一系列防效及安全性试验研究,为新型杀菌剂在小麦拌种上今后能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根据田间、室内小麦拌种试验结果,满穗每667m2用量60mL拌麦种15kg和瑞苗清每66hm2用量64mL拌种15kg,均
为了验证45%烯·苯·噻FS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效果及安全性,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对45%烯·苯·噻FS进行了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验证45%烯·苯·噻FS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以及对小麦增产效果,为大田示范推广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45%烯·苯·噻FS药剂拌种对春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春小麦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控害保产增产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拌种药剂,45%烯·
近年来,随着耕作方式的改变、小麦品种的更新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小麦中后期吸浆虫、麦穗蚜、赤霉病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时间紧,任务重,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制订最佳防治技术方案,减少用药次数,是确保防治效果和提高粮食品质的关键.为此,富平县植保站开展了不同防治时期、不同防治次数的小麦"一喷三防"防效对比试验,进一步明确当地小麦"一喷三防"最佳防治时期及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次数.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害虫,为害甘蓝、青花、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由于其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抗药性水平高,在生产上防治较难,目前已取代菜青虫而成为蔬菜上的第一号害虫.同时随着氟虫腈的禁用,生产上需要防治小菜蛾的替代药剂,本试验对几种杀菌药剂进行西兰花田间试验筛选,以氟虫腈为对照,寻找对小菜蛾有较好效果
本文进行了中粳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试验。试验品种为粳稻甬优12号,防治药剂为30%苯甲·丙环唑.试验表明,生产上使用30%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抽穗前7d、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能有效地控制病曲病的发生;如考虑生产成本、劳力安排、天气影响等因素,防治两次则应选在抽穗前7d左右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效果较好;防治1次应选在抽穗前7d左右打药防治效果更好。本试验数据仅为一年的数据
目前我国对粳稻的消费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由于水源的限制,东北粳稻在前几年快速发展之后发展潜力变小,南方稻区便成了粳稻种植面积扩大的最大潜力地区.上高县位赣西北,属双季稻区,全年种植面积4.21万hm2;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部为籼稻;从2010年起,江西省农业厅和扬州大学在上高县开展双季晚稻"籼改粳"稻作技术的探索研究.针对粳稻易感稻曲病的生育特性,为了探索集成南方粳稻稻曲病防治关键技术,在江西
荣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降水量1000mm左右,适合作物生长,也适合病虫的发生,其中,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万hm2左右,总产量21万余t,其中:常年蓄留再生稻1.3万hm2左右,产量3万余t.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制约,水稻种植一季有余而种植两季又不足,为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中稻收获后蓄留一季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理想模式.但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