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截骨脊柱短缩术对脊髓功能及血流的早期影响

来源 :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家兔第四腰椎体后路截骨脊柱短缩模型,观察不同脊柱短缩长度对脊髓功能及血流的早期影响,为临床应用截骨矫形手术提供-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耳家兔25只,体重2.0±0.4kg,体长35.0±5.0cm,随机分为5组,每组5例.10%苯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50ml/kg),2%利多可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区.A组为对照组,行第四腰椎体后路截骨术后固定,不进行短缩.B、C、D、E组为实验组,麻醉后行第四腰椎体后路截骨,再分别以L4椎体及上下椎间盘长度的25%、50%、75%、100%进行脊髓短缩固定.术中观察不同脊柱短缩程度下脊髓大体观、硬膜囊长度、迂曲最大处硬膜囊直径、硬膜囊迂曲角.术后6小时观察家兔后肢运动功能,进行感觉运动综合评分,处死家兔实行明胶墨汁灌注血容量测定,最后切片行病理性观察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与传统正中入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5-3月至2010年6月,54例胸腰椎骨折中26例选择经椎旁肌入路,28例选择传统正中入路,两组病例均选择A0分型A型及B型,所有病人均无神经损伤症状无需行椎管减压。经椎旁肌入路男18例,女8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其中胸112例,胸126例,腰19例,腰28例,腰31例,其中14例行伤椎上下固定
目的 探讨引起腰腿痛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手术治疗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6月 至2011年2月所收治的7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的术后疗效.其中,男性22例,女性51例;年龄41~80岁,平均64岁;病史1/2~ 1S年,平均5.5年.主要受损神经根分布:腰3:凸侧2例,凹侧5例,腰4:凸侧4例、凹侧14例、双侧2例,腰5:凸侧1 7例、凹侧12例、双侧3例,骶1:凸侧5例、凹侧7例、双
目的 应用无标记的X线片、CT、MRI及病历资料评价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弯治疗选择分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四名脊柱外科医师独立对86例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CT、 MRI和病历资料进行评估,采用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弯Lenke-Silva分级治疗策略进行分级。通过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级一致性,应用Kappa值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一、目的 研究万向椎弓根螺钉和单向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腰椎融合术后病人融合节段椎间隙角度的影响.二、方法 采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09年-2011年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1 50例病人,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23-79岁,平均52.22岁.分为三组,使用4枚万向椎弓根钉(A组),联合使用2枚万向椎弓根钉和2枚单向钉(B组),使用4枚单向钉(C组).获取病人术前及术后腰椎侧位X片,采用PAC
目的:验证下腰椎TLIF单边cage融合术是否具有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保持椎体排列平衡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TLIF手术患者,手术方法均为TLIF单边cage斜行置入,获取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融合节段与相邻节段的椎间隙前后左右缘高度,cobb角和腰曲指数等数据,统计cage置入位置。对比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会议
目的:研究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 5型、6型术后尾端固定椎下方椎间盘楔形变的不同影响。方法:本回顾性研究调阅了本院2008至2010年三年内行Lenke5型、6型脊柱侧凸前路或后路矫正手术患者的主前术后脊柱全长片,按照行不同手术入路将病例资料分为前路组(A组)和后路组(B组),记录每个病例术前术后主弯cobb角、椎间盘楔变角等影像学参数。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椎体间融合有生物力学的优势.骨膜在骨折的骨形成过程中具有加快成骨细胞形成及提供血供的双重作用,融合节段前缘骨膜的前纵韧带下植骨对椎体间融合还未知.对椎体前纵韧带下植骨融合模型,评价椎体间融合的效果和特点,与椎体间单纯植骨、内固定和植骨比较.方法:36只兔分3组,每组1 2只.A:前路单纯椎体间植骨;B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内固定:C组在L3间盘水平剥离L3椎体下缘和L4椎体上缘的骨膜前纵韧带,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