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的NiO-MoO/SiO-Al2O-TiO芳烃加氢催化剂

来源 :2007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导了采用SiO<,2>-Al<,2>O<,3>载体,引入助催化剂的办法,制备成功具有优良加氢脱芳烃活性和稳定性的NiO-MoO<,3>/SiO<,2>-Al<,2>O<,3>-TiO<,2>催化剂。试验通过安排L<,16>(43)的正交表进行,从平均总芳烃含量和反应寿命两个方面来分析试验结果,最终选出较好的催化剂配方。TPR研究结果表明,未改性的NiO-MoO<,3>/SiO<,2>-Al<,2>O<,3>-TiO<,2>体系(即SKCX-17催化剂)出现了3个明显的还原峰,峰Ⅰ、峰Ⅱ的还原温度与纯NiO接近,峰Ⅲ的还原温度为589℃。含助剂B、C的催化剂SKCX-20的TPR谱图中还原峰Ⅰ、Ⅱ、Ⅲ的特征减弱,总面积增大,峰形更宽。说明助剂的加入,某些Ni与载体和其他组分之间的强作用形式被削弱,有利于改善NiO-MoO<,3>/SiO<,2>-Al<,2>O<,3>-TiO<,2>体系的脱芳活性,提高稳定性。催化剂SKCX-20在中压固定床半微量反应装置上评价,以南京炼油厂精制脱硫后的航空煤油(芳烃含量为18.84%)为原料,在系统压力1.5 MPa,温度180℃,LHSV1.0h/<-1>,氢油比500:1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与工业催化剂、未改性的催化剂SKCX-17对比,其生成油的总芳烃含量明显下降,且稳定性能良好,产品总芳烃含量维持在0~10μg/g范围,已稳定运行了约900h。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对可能产生腐蚀的硫化合物中的活性硫进行分析测定,并且通过实验说明了活性硫对设备的腐蚀情况。
针对催化分馏塔塔顶循环回流线短时闻减薄的特殊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缓管线的腐蚀速度,消除管线在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为装置的长周期提供保障。
对制约炼油部汽、柴油加氢装置提高加工能力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行相应技术改造,并且对技术改造作出总结。
通过对1000万t蒸馏新建装置Cr5Mo钢管道焊缝开裂的原因分析,明确了造成1000万t蒸馏Cr5Mo钢管道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裂纹产生的关键控制措施。
随着大连石化公司进口原油品种和原油加工量的增加,原油性质和盐含量的变化较大,为选择合适的缓蚀剂,提高设备防腐性能,以及降低缓蚀剂的消耗量,降低装置运行成本,对使用的缓蚀剂进行跟踪评价,筛选出广普性的缓蚀剂。
通过对炼油装置换热设备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换热设备所处的腐蚀环境、主要的腐蚀类型、发生腐蚀的相应装置和部位以及腐蚀机理等,找出换热设备防腐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腐措施。
采用自主研制的YF-04催化剂对同一种加氢裂化尾油进行了异构脱蜡试验。结果与美国雪弗隆公司催化剂(以代号Ch表示)对比分别表明:[1]YF-04异构脱蜡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异构活性和选择性;[2]与催化脱蜡相比,YF-04异构脱蜡催化剂具有基础油收率高、粘度指数高、副产品价值高的特点;[3]在同等条件下,YF-04催化剂的异构脱蜡活性及选择性均好于Ch催化剂。
将裂解C馏分选择性加氢饱和二烯烃后,醚化作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工艺路线。为使C馏分满足醚化反应的要求,本文进行了裂解C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工艺研究,对裂解C二烯烃选择性加氢Ni系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反应压力、空速、反应温度、氢烯摩尔比对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其适宜的实验室反应条件是:压力0.5~1.5MPa,温度50~80℃,空速1.0
通过对多种有机酸的脱钙效果筛选试验,选出了脱钙性能良好的复配酸。对不同种类的缓蚀剂在复配酸介质中进行缓蚀效果考察,找出了适合的缓蚀剂,工业应用试验表明,由选出的复配酸和缓蚀剂组成的脱钙剂在各项使用效果上与进口脱钙剂相当或接近。
介绍了我国清洁燃料标准的发展进程,并参考国外清洁燃料标准的发展,从现有国内技术支持,炼油装置的特点等,分析了我国清洁燃料标准的未来发展进程,主要体现在对燃料油中硫、烯烃、苯以及芳烃含量的限制。为了保证未来严格的燃油标准得以实施,我国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整合炼油装置,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燃油清洁化技术,争取早日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