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智能用电系统研究及智能控制器开发

来源 :第四届电能质量及柔性输电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用电相比,智能用电强调用户的参与,鼓励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为了获取家庭内负荷级别的用电信息,加强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对家庭智能用电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家庭智能用电系统结构框架,其由智能电表,智能互动终端,智能控制器,家庭局域网络等构成。开发了一种智能控制器装置,搭建了一套演示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智能控制器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各用电设备的耗电信息,将用电信息传送给互动终端。而且智能控制器可根据电价变化控制电器设备的运行,实验验证了智能控制器可实现有效节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FPGA技术及其软件工具的发展,FPGA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有其独自特色的控制算法开发平台。基于晶闸管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智能坚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LabVIEW FPGA这样的高级编程工具和CompactRIO这样一个现成可用的FPGA硬件平台而设计和实现的一个新型的完全基于FPGA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成功的控制了一
SVG是基于电压源型逆变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损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SVG是通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频开关实现无功功率的变换,因此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容量求决定了SVG的容量,为了适应电力系统高电压大电流的要求,需要对SVG功率单元进行串联(多电平)或并联(多重化)以满足系统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链式H桥多电平拓扑结构高压SVG装置的实现方案。
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成本降低和技术不断成熟,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在FACT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VSC拓扑的发展及相应PWM控制策略,随后着重比较了两种在高压大容量领域优势明显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介绍了它们的在FACTS领域的最新应用,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做出了展望。
为进一步提高北京电网运行风电机组并网运行技术及管理水平,基于北京电网和华北电网调度特点,结合北京电网风电场建设规模、年度利用小时数、现状接线输送能力分析,重点研究了风机制造技术不足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问题、目前风电场功率预测和控制技术落后、北京电网全额供热机组限制了电网调峰能力及通过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接纳风电电力等系列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风电并网及运行的有关技术措施及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
在多机电力系统中装设飞轮储能系统,同PSS和FACTS一样,重要步骤之一是安装地点的选择。但由于飞轮储能系统可以安装在包括发电机机端的电力系统的任何位置,所以,飞轮储能系统安装选择不完全类似与PSS的安装地址选择。将基于线性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用于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不仅可以得到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得到丰富的模态信息,因此特征值分析方法在小干扰稳定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
江苏沿岸是华东地区风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风力发电快速发展,而同时风电电能质量状况也广受关注,出线端普遍安装了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苏北某风电投运后其安装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发生多达千余次的谐波电流越限报警事件,本文通过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展现风电机组的电能质量特性,对装置告警原因进行分析诊断。
电动汽车向楼宇反向服务(vehicle-to-building,V2B)为使用电动汽车自身电池的储能供应电网负荷提供了一个选择。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服务(vehicl-to-grid,V2G)作为一个新概念,比V2G更易实现。提出利用纯电动汽车(batteyelectric vehicles,BEVs)和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plug-inhvbrid electric vehicles,PHEVs)
储能系统的合理设计是微电网研究中的一项莺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微电网系统的性能,同时对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储能系统的设计由储能器件的选择与容量计算、储能功率调节电路的设计与控制两部分组成。本文根据储能器件Ragone曲线,提出了超级电容器Ragone曲线的绘制方法,并以20kW,500kj储能系统为设计实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功率调节电路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设计、仿真和实验证实了上述方法的
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问题是影响风电应用的重要技术问题。本文提出适用于任意类型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支撑解决方案。基于动态电压恢复器原理,采用分相补偿控制策略。为验证其运行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风电低电压穿越试验系统,包括可跌落试验电源,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及一套串联于电源与双馈机组之间的支撑装置。在该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完整的运行实验和电压跌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加装的低电压穿越支撑
集成通信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是电网安全与电能质量的保障。本文将电力通信网从逻辑上简分为三层:物理与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从应用领域、可靠性、保密性、价格、通信距离、码率等方面对各层典型的集成电路进行了对比和总结,最终对电力通信用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