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灾后重建的基本经验

来源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经验的总结,初步认为灾后重建的基本经验是“化危为机、自强攻坚,民生为本、科学领先,同心协力、跨越超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和论证。
其他文献
土地市场作为资源性、要素性市场,在其运行过程中同样有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的情况存在;而国土行政管理机构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在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彰显土地价值的同时,如何在确保18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国有建设用地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交易机制,从而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与管制能力。
文章从登记权利人只能提起撤销之诉,不能提起赔偿之诉,以及登记权利人既能提起撤销之诉,又能在形式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内提起赔偿之诉两个观点出发,探讨了登记机关的异议登记行为是否可以提起行政之诉。
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法律传统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门查处违法案件的相关实体性法律规定较为齐备,而程序性法律规定则所见不多,由此给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以案件处理阶段的行政处罚告知书下达时间和案件执行阶段的《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的强制执行这两个程序性问题为切入点,简要叙述程序性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当前存在实际问题,同时对其解决方法提出自己的拙见,以期引起各界的重视,更加关
北京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就城区内国有划拨土地存在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的现象,分析了城区无偿划拨土地隐形交易市场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无偿划拨土地隐形交易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事业单位受利益驱动,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有偿使用。同时通过对我国土地政策的分析,表明隐形交易问题的出现受到我国法律制度缺失的间接影响。提出了国土部门应推进土地管理法制化进程、清理整顿划拨土地隐形交易、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实行区别对
经济适用房作为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在房价高涨的时期,政策的实施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丰台区超标经济适用房的补收地价数据为依托,通过对2002年到2007年经济适用房的数量、面积、转让、交易等情况的分析,对经济适用房的趋势和特征进行归纳,阐述经济适用住房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性意见。
逐步进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必然引起相应的民事关系复杂化及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本文讨论的是地上物分别属于不同所有权人这种情况下的土地空间利用方式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客体范围的确定问题。通过分析论述,笔者认为“一物多权”的办法应当能够解决同一土地之上建造的建构筑物的分别所有或被区分所有己经为多个所有权人分别所有后各所有权人的土地使用权及其权利客体的范围界定问题,即各个建筑物所有权人的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客体
日本财政是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日本财政的状况完全折射出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日本经济20年来经历了漫长的不景气,泡沫经济的崩溃、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和2011年3月的大地震都给了日本经济巨大的打击和影响,而围绕着由此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而采取的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的大量发行,使日本财政危机愈发严重。由于大量发行国债,致使日本的国债余额、国债依存度、政府财政赤字等各项指标大大超过国际警戒
日本实施《护理保险法》(2000年)十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未来日本六大新经济增长战略产业之一。本文主要以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的护理产业发展作为切入点,对护理产业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护理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及经济效果,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日本护理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其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护理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02年1月,日本与新加坡签署了首个FTA,并提出东亚共同体构想,标志日本从以往重视WTO多边贸易机制开始转向重视发展FTA双边贸易新机制.随后日本又分别与墨西哥、菲律宾、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签署FTA.但是日新FTA谈判不包括农业问题,不涉及日本国内政策调整,具有政治宣传意义;日墨FTA是首个包括农业内容的FTA,但它并非是日本掌握主导权积极推进的,而是在强烈的产业危机意识推
通过以日中合作促进中国辽宁老工业基地石化产业等高耗能行业为案例的可行性分析阐述,提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技术援助与研发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强制性、可核查的节能减排,共同促进低碳发展,实现双赢的思路。具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简要叙述辽宁高碳的重化工业的历史及其与日本的历史渊源;二是辽宁重化工业的能耗与能效的现状;三是辽宁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包括辽宁省“十一五”规划以来低碳取向的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