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5铝合金旋转喷吹精炼工艺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市科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旋转喷吹精炼工艺中的气体流量、转手转速、精炼时间和静止时间四个因素对7075铝合金精炼效果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C2Cl6精炼工艺、旋转喷吹精炼工艺和C2Cl6精炼和旋转喷吹精炼的混合工艺对7075铝合金除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对精炼效果的影响最大,气体流量、静置时间次之,精炼时间的影响最小,优选出的最佳方案是400r/min转子转速,气体流量是0.4ml/h,静置时间为6min和精炼时间为15min;采用C2Cl6精炼除氢率为34.5%左右,采用旋转喷吹精炼除氢率能达到70%左右,采用C2Cl6精炼和旋转喷吹精炼的混合工艺达到最佳的除气效果,除氢率能达到78%左右.旋转喷吹精炼的铝合金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都要高于C2Cl6精炼;C2Cl6精炼和旋转喷吹混合精炼的铝合金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要高于旋转喷吹精炼.
其他文献
1996年我国首次在广东的发病鹅分离到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1999~2003年,相继在健康鸭中分离到多种不同基因型的H5N1禽流感病毒.这些病毒对鸡均表现为高致病性,但对哺乳动物感染、致病能力上显示出高度异质性,对人类公共卫生形成巨大威胁.2004年以来,我国家禽累计发生了95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23个省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采取扑杀与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H5N1亚型禽流感
本文在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构建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Re-1和Re-4株种毒的基础上,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株+Re-4株),并进行生产工艺研究以及对鸡、鸭和鹅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水相中Re-1与Re-4株鸡胚液按1∶2的比例配制,且在佐剂中加入硬酯酸铝制成的疫苗,免疫后用SX和GD株检测抗体,二者的HI抗体水平比较接近,且效价均较高,而且高抗
本课题主要研究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中成分四氢异葎草酮(Tetrahydro-isohumulone)对肿瘤细胞HepG-2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MTT法检测四氢异葎草酮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氢异葎草酮对HepG-2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生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结果,四氢异葎草酮对HepG-2的增殖具有
本文采用用于舰船蒸汽管道的材料2.25 Cr1 Mo钢,研究了在相同固溶处理温度,不同等温保持过程中磷在该钢中的非平衡晶界偏聚(NGS)动力学.给出了在1050℃固溶处理,分别在540℃和600℃恒温保持下P的NGS动力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540℃恒温保持时P的晶界偏聚浓度要高于600℃恒温保持时;同时540℃恒温保持时其他溶质原子的晶界偏聚浓度也高于600℃恒温保持时的浓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本文论证了以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污水,对比研究污泥膨胀对SMBR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BR运行中污泥膨胀期TN,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对照试验期,丝状茵对底物的竞争能力非常强,对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利用速率高,出水水质好。在污泥膨胀期随运行时间的延长,NO3--N产量增加,但是表现为反硝化能力较差,导致出水NO2--N少量增加。而丝状菌带来的负面效应即膜污染问题严重,在实际的
《植保专家系统》软件设计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大量的农业资料进行分类建设数据库,并将前台操作界面与后台数据库相结合,达到可以随时查询资料,更新资料,打印资料等目的。为有害生物的自动检索、鉴定、诊断和防治提供服务,根据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植保专家系统》构建了5个子系统,即病害查询系统、虫害查询系统、鼠害查询系统、植物检疫对象查询系统、法律法规查询系统。根据服务对象的特
本文将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用物种数、集中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表征,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由格局多样性指数表征,垂直结构由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加权叶层多样性指数表征。结合量化的群落动态,研究了森林植物多样性结构与动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群落动态与多样性关系紧密,各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组成与结构在演替的各个阶段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本文研究如何延熟保鲜果实、提高果实的货架寿命问题。采取的办法是利用物技术寻找与果实保鲜性能相关的目的基因,从遗传物质上进行改造,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果实延熟保鲜问题。
论文综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稀土化学热处理研究和应用成果。包括:稀土渗碳及碳氮共渗、稀土渗氮及软氮化、等离子体稀土渗氮、稀土渗硼及硼铝共渗、稀土多元共渗、稀土渗金属工艺技术;稀土的催化和微合金化机制;稀土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稀土共渗技术应用成果。
论文针对电容层析成像技术中的“软场”效应和病态问题,在分析Gauss-Newton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Gauss-Newton新的电容层析成像算法,采用奇异值分解定理对算法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ECT应用该算法的可行性,算法满足收敛条件且重建图像误差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LBP、Landweber和共轭梯度算法相比,算法兼备成像质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为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