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乳中结核等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在青春期开始后的任何年龄阶段,但以中年妇女最常见,发病率各家报道不同,一般为30%-50%左右,因其病变弥漫,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且有癌变之虑,困扰着广大女性患者,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了,故治疗极为棘手,本文对乳腺增生病发病机制进行了文献搜索探讨。
其他文献
胃肠系统受自主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神经支配,胃癌根治手术可致部分肠神经系统支配被切断,消化道解剖关系改变,胃肠神经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致使胃肠动力、吸收和消化功能障碍,影响手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根据胃癌手术后中医证型特点,通过辨证施治,应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早期小肠内滴注,观察其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胃肠激素变化的干预。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传统中药的日益重视,运用中医药治疗胆石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应用中药大黄灵仙汤治疗胆石症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进行报道。
胆囊结石中医诊断为胆石,在我国自然人群的患病率为10%以上可并发胆管感染、梗阻性黄疽、胰腺炎等,与胆管肿瘤亦密切相关.由于胆囊结石并发症较重,临床上发现胆囊结石,均主张以手术切除胆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的病人,多倾向于先保守治疗。本文提出运用广西中医学院唐乾利外科教授经验方大黄灵仙胶囊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随访一年,现就治疗情况进行总结。
胆结石的成因至今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关系密切。但用实验方法证明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本文即通过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加用喂食含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建立慢性肝损伤胆结石模型,旨在初步探讨慢性肝损伤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性。
在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上发生的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肝胆管结石的晚期表现之一,也是肝胆外科的难题。笔者提出于1993.1~2007.10年间,共治疗该类病人21例,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是肝胆外科的难题之一,肝移植可能是该病的最终选择。
自1986年以来,笔者提出采用脾肺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37例,经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现就进行讨论其中包括本术式的优点、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异常和压力持久增高而引起的综合怔,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所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约有20%是由门脉高压引起.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仍然是当今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该院自2004.3~2007.12在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行脾大部切除的基础上,改用行手助腹腔镜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残脾原位脾膜后固定及本网腰胸骨后自然分流术基
近年来在乳腺癌领域的研究日渐深入,逐步认识到癌前病变是癌变过程必经的阶段,也是可逆转的阶段,对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是较为成熟的实验方法,对乳腺的选择作用强,特异性高,但是在癌前病变动物造模方面研究尚少,散见于乳腺癌的造模研究报道中,而且在DNBA的应用剂量、成模时间点、实验动物品系选择等方面,文献报道尚不一致。本研究选用SD和wister两种常用品
“乳宁Ⅱ号”是龙华医院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协定处方,功能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散结解毒,以往的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抑制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为了进一步观察“乳宁Ⅱ号”对乳腺癌术后绝经期患者性激素的调整作用机理,对一部分患者的性激素及相关性激素结合蛋白进行了观察。
乳痈为害,于乳母,婴儿最烈,诊治之法,别于一般疮疡痈疽,本文根据临证所得,归结如下:1.初起辨证,重在辨气郁和热重,乳痛初起,患者恶寒发热,纳少口渴或有患处皮肤红肿,舌淡红苔薄腻,脉来弦数,此时辨证,胸闷头痛,骨节酸痛,乳房疼痛结块,当分偏于气郁或偏于热重。2、乳汁不通与乳痈。乳血同源,其疏泄和肝经有关,其厚度和冲任脉盛衰相连。3、产后病机与乳痛,乳痈虽为肝郁胃热之热证、实证,故疏肝清胃,通乳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