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病原鉴定

来源 :第一届全国玉米有害生物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h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玉米田中发生一种未知病害,品种涉及郑单958、先玉335、辽河1号、金山2号等多个,发病面积十余万亩。病害症状表现为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植株在病斑部发生横向的茎秆开裂,叶片因缺水而枯萎,并由于茎秆开裂而导致大量发病植株倒伏和倒折,严重者全株枯死。田间发病率52%—75%,重病田死苗率23.6%。该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基处开裂,变黑变褐并干腐;纵剖病茎,维管束变褐,发病部位从茎表层向内扩展;横切病茎和根部,切面组织在显微镜下可见白色菌脓;在发病组织中未见真菌的菌丝体,而可见大量的细菌菌溢。因此初步判断该病害属于细菌性病害。由于病害症状与已报道的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有所不同,也未见有相似症状的玉米病害报道,因此根据病害发生部位的特点,定名为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
其他文献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本文较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草菇的发展历程、现状,对中国草菇产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鳍藻(Dinophysis spp.)隶属于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纲(Dinophyceae)鳍藻目(Dinophysiales)鳍藻科(Dinophysiaceae),广泛分布于世界寒带与温带海域,是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
有机烃类化合物作为沉积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沉积记录可从区域尺度上揭示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的可能影响。渤海作为我国的陆架海,近3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渤海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生态指标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生态指标法从识别生态系统自身状况角度出发,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均为描述生态系统固有结构和功能的指标。
研究浮游藻类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微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微藻通过改变其生化组成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做出响应,因此不同生化组分和特定比例的测定可以被用来指示微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赤潮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海洋环境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预防、预报赤潮的发生,对水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对水环境的营养状况给予准确的评价。目前,我国河
电站温排水可造成接收水体升温,从而造成局域热污染,同时它也为研究全球变暖的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试验场。本文根据20多年来大亚湾海域的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资料,研究了在核
针对频繁发生的有害藻华,探究经济高效的防治方法,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改性粘土絮凝微藻的研究,仅考虑了絮凝的宏观过程,将絮凝颗粒假设为球形
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在水牛精液稀释液中加入不同类别的渗透性保护剂对水牛精子活力、项体完整率、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分裂率和囊胚率的影响。本试验首先对不同浓度的丙三醇、乙
以南方大麦区试品系为材料,研究高密度、高氮肥水平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经济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高氮肥使白粉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对总病叶率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