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瓜类疫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类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由Katsura在1968年首次从罹病的黄瓜上分离得到,并鉴定为新种。由该菌引起的瓜类疫病是中国冬瓜和黄瓜产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叶及果实,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该病菌存活于土壤之中,潜育期短,传播速度快,侵染力强,对植物破坏性大。在温湿度适合的情况下在极短时间内导致病害大流行,因疫病的为害而损失的产量超过20%~50%。广西、广东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冬瓜种植基地和主要的黄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但瓜类作物生长期间正值雨热同期,容易诱发瓜类疫病,故近年来瓜类疫病在两广的瓜类产区时常大流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市玉米病毒病为害日益严重,特别是2008年出现大面积流行,对玉米产量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明确玉米病毒病在我市的发生为害情况,科学指导病害防控,2007~2010年我们开展了玉米病毒病发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矮缩病为主的玉米病毒病在我市发病流行特点为:①发病面积较大,为害损失重.2007年我市玉米病毒病发病面积0.8万亩,2008年发病面积1.5万亩,占当年玉米种植面积的
玉米粗缩病又称玉米矮缩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传播媒介发生严重的玉米病毒病。近年来,由于受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毒源虫源的累积、品种抗病性下降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该病在浙江临海、天台、临安、淳安等玉米产区暴发流行,一般株发病率在20%~60%,产量损失2~3成,重的几乎绝收,造成玉米产量重大损失。为了探索玉米矮缩病的发病流行规律,为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9~2011年我们开展了玉米矮缩病侵
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发生严重的玉米病毒病,玉米一旦发病,难以用药防治,被称为玉米"癌症".玉米矮缩病近年来在浙江省浙西北等玉米主产区发病呈上升流行趋势,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探索玉米矮缩病发病流行规律,分析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为病害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2008~2010年我们开展了玉米矮缩病的发生流行与预测模型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矮缩病的发生流行与介体灰
玉米矮缩病又称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玉米一旦发病,难以防治,因此被称为玉米"癌症".近年来,由于受耕作栽培制度调整、气候变暖、传毒介体的种群数量和带毒率等多种因素影响,该病呈现上升流行态势,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影
会议
近年来,在甘肃省的中、西及南部高海拔地区(海拔2 400~3 200m)的青稞、栽培燕麦和野燕麦上发生了一种新病害——鞘腐病,一般田块零星发生,少数重病田病穗率达20%~30%。引起甘肃省青稞和燕麦鞘腐病的病原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半知菌)丝孢纲淡色孢科中一未描述的真菌。该菌分生孢子梗无色,散生,树状;交互、叉状或帚状分枝,产孢细胞指状,簇生于次末级分枝顶端;产孢细胞顶部具齿状着孢点;全壁芽生式产孢
本研究从河北承德采集了11个表现矮花叶症状的玉米样品,用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白草花叶病毒(Pennisetum mosaic virus,PenMV)简并引物扩增了基因组3′端约2.1kb的片段并进行测序.Blast结果表明8个样品中含有PenMV,这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发现.扩增到的PenMV序列均为2135bp,包括部分NIb基因(985bp),
云南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有豆卷叶螟、斜纹夜蛾、造桥虫等发生普遍,其次是潜叶蝇、豆天蛾等害虫。鳞翅目类害虫是为害大豆叶片及造成卷叶,致使大豆有效叶面积减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通过对9个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鳞翅目害虫鉴定及评价试验研究,拟筛选出抗虫性较好的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育种及示范推广。试验采用温室栽培接虫鉴定与田间套种自然鉴定相结合,依据0~4级目测小区50%及以上的叶片被食叶面积的百分比来分级调查记载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环境问题,生物正面临着以气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化的新选择.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差异,使得农作物病虫害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发生相应的遗传变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对种群或群体周围的生态系统水平也有较大影响.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从64对引物中共筛选出(AC)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尤其是西南地区十分严重.虽然已经有一些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化学药剂在生产上应用,但随着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培育抗性品种仍是生产上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许多抗病基因都只能对白叶枯病菌的部分菌系起作用,这使得抗病基因利用复杂化,深入了解病菌的群体结构,可以为有
会议
黄瓜绿斑驳病毒(Cucumber green mosaic mottle virus,CGMMV)为烟草花叶病毒属成员,主要侵染包括葫芦、黄瓜、西瓜、香瓜、甜瓜等在内的葫芦科作物,在农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为害.2005年在我国的辽宁盖州地区暴发,造成西瓜大面积减产,此后各地有零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