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古代蜀地丝织匠人的流转迁徙活动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丝织技术传播

来源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巴蜀地区丝织业非常发达,所产“蜀锦”誉满天下.“蜀锦”不仅是我国古代北方丝绸之路贸易活动中的质量上乘商品,而且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中承载更多文化和社会意义.巴蜀地区历代织锦为业的能工巧匠为此付出了智慧和血汗.这些织匠们的迁徙和流转更将自己精湛的织锦技术以及蚕桑养殖技术推广到巴蜀以外的地区,推动了我国古代南方以及远至缅越地区的蚕桑织锦业技术普遍提高,因此,“南方丝绸之路”更应该是我国巴蜀地区丝绸织锦技术的传播之路.本文以“蜀锦”工匠的流转迁徙为叙述主线,论述古代织锦蜀匠人们在流转迁徙活动中,将蚕桑织锦技艺推广至南方各地,在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作出难以估量的贡献.本文从三个阶段论述巴蜀地区织锦匠人的技术积累和传播:一、古代巴蜀丝织技术积累时期—中原匠人流入与古蜀地蚕桑丝织本土技术融合与提高;二、蜀地丝织匠人以成都为中心的技术扩散时代;三、蜀地丝织匠人流亡迁徙的技术外迁时代.本文作出的尝试是,努力勾勒出蜀地丝织匠人在迁徙流转过程中传播高超丝织技术的动态线条,从而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古代以丝绸商品为主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地带,更是一个丝绸技术传播与发展的动态空间.
其他文献
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产业在资源供给与消费市场,管网设施与交通运输,技术、人才及资金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能源资源产业合作提供了基础。而各国自我内生发展比较缓慢,通过
银行网络系统的传染性风险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针对银行网络系统传染的风险研究忽视了网络结构与银行资产负债的动态演化,也缺乏对于国内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
文章通过探究中国中部地区各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建立中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模型,然后得到探究结果。探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于中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
当前中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并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但是,中国能源贸易格局形势所发生的变化,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
首先,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能源需求量的变化。其中,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及油气资源,向我国出口的原油数量逐年增加,贸
会议
近年来有关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保护(3E)等方面的研究异常活跃。受限于长时序数据的可得性、数据处理方法差异以及论证评析方式不同,既有的实证研究结论存在不小差异,且这
现阶段有关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是否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以中国省域为样本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我国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例,以政府科教文卫财政支出
通过考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现状,从而分析如何利用“石油美元”的历史经验,找到能源人民币定价的突破口。另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与沿线
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一直没有有规模、有系统地对从四川到太平洋沿岸出海的线路进行研究.酒城新报社(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合署办公),自2015年春季即在相关学者的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