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质量与健康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中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通过分析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现状,探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遏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污水和污泥处理情况,并针对城市或村镇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问题,提出污泥的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包括污泥植物生态床、污泥蚯蚓生态床、新型污泥复合生态床等工艺,为污泥的处理处置和土地利用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
水解程度和酸化产物直接影响后续产甲烷阶段的效率和甲烷产率,通过调控反应因子可以引起水解酸化阶段产物的差异.本实验主要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初始pH、进料负荷、反应时间、接种体积四个不同因子对餐厨垃圾超高温(70℃)水解酸化阶段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质量浓度最高,VFAs质量浓度随着进料负荷、接种体积的提高而增大,在反应时间为2d的时候,超高温下总VFAs质
采用碱石灰烧结法提取粉煤灰中Al2O3,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烧结过程的各种因素进行烧结条件的优化,以主要考察烧结剂用量和配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粉煤灰烧结熟料中NaO2、Al2O3溶出率的影响,此外,通过烧结熟料的XRD、TGA分析对烧结过程原理探讨.
为了解道路交通导致的野生动物致死效应,对毗邻和穿越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进行了历时3年的观测.结果显示:从2009-2012年共有63种3475只动物被车辆碾压致死,平均致死率为61.6只/100km.致死两柄类个体数最多,占86.21%.鸟类种数最多,达31种,哺乳类有16种,爬行类和两柄类各有10种和6种.最容易遭受致死的动物是中国林蛙(1826只),东方铃蟾(853只),中
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是辽宁花生主产区,该区土地受到人类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植被减少和风蚀沙化现象,采取花生防风蚀种植模式并实施配套技术措施,可有效削减风速,缓解风沙沙化现象.即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结合起来,有效缓解了风沙地花生田易风蚀问题.并大力推广花生玉米带状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花生轮作倒茬创造了条件,解决花生重茬种植造成减产问题的同时,也为花生田防风蚀创造了条件,
粉煤灰已成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单一排放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粉煤灰的污染环境防治、处理与利用符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等地区的部分煤炭资源中赋存丰富的含铝矿物,用于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达40%以上,是一种宝贵的具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的含铝资源,是近年来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研究热点之一.有价资源的有效分离是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的核心环节,有助于
为减轻葡萄越冬掩埋的劳动强度,2011/2012年冬季,进行了黑塑料布双层和单层、白塑料布单层覆盖下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逐日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塑膜双层覆盖比单层好,双层覆盖中寒冷期最低温度高于单层覆盖1.30~1.53℃,最高温度高于单层覆盖2.57~3.01℃,有利于抵御极端最低气温和长期低温.双层覆盖的生长期比单层增加了3~15天,更有利于葡萄生长.但在转暖期,双层覆盖的最高温度高于单层5
利用空气质量模型CAMx对唐山地区进行了空气质量模拟,并通过叠加污染源的方式得到了不同区域对唐山市两种受体区域的污染贡献的年均空间分布图,从空气质量角度分析了工业源选址的合理性,并指出了传统污染系数玫瑰图法的局限性,为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采用Waksman培养基,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氧化硫硫杆菌,对其菌落形态进行了观察.从最适生长条件、生长曲线、能源利用、氮源利用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最佳pH值为2.5~3.5;培养7天后培养基pH下降到1.0左右;能够以单质硫和硫代硫酸钠为生长能源,不能利用葡萄糖、蛋白胨、硫酸亚铁为能源生长;在无机氮源培养基中生长良
通过对苦草在不同有机物污染物(CODCR)浓度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氧化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苦草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耐受性以及污染胁迫去除后的恢复规律.结果表明,在CODcr为100mg/L时,苦草叶片内超氧阴离子白由基(O2-·、过氧化氢(H2O2)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相对对照无明显变化,说明植物体内未发生氧化胁迫,苦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