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測繪事業的發展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测绘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实施土地测量始於郑成功治台时期,当时为赋税需要,配合土地开垦转耕,每三年实施概略清丈一次,施测田园面积约36,900 甲。其後於刘铭传治台时期、日本据台时期及台湾光复後都曾实施较完整土地测量,接下来本文就刘铭传治台时期、日本据台时期土地籍测量办理情形与成果先作个简要报告,再就台湾测绘办理情形、测绘法规、测量机关及团体、测量基准、近年重要工作等作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生态都市」是全球永续发展议题中极为重要的项目,而永续都市发展须具备丰富的绿资源为后盾,因此建立台北都会区近郊环境林多尺度时间、空间、生态数据库;监测都市近郊环境林地景生态,了解绿资源之分布、变迁过程,以设法提升都会环境品质,为进行都会近郊环境林生态系永续经营的基础。应用遥测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可推估大尺度环境林空间分布,具实时监测优势;分析多时卫星影像回溯重建历史时空数据,可探讨环境林地景变迁之生
台湾位于亚洲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造成此区之山坡地地形具有地势陡峭、地质脆弱的特性。另外每逢台风、暴雨时,经常发生山崩、地滑、土石流等坡地灾害,进而导致重大危险之灾情,因此如何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重大灾情后之量化数据,为本研究之重点。南投县陈有兰溪流域为历年来土石流灾情严重之区域,故本研究结合遥测与数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资料,以集水区为分析计算范围
香港地区的电离层扰动和闪烁现象非常活跃,电离层的这种行为对GPS观测值和双差定位技术有着显着的影响。其表现为观测值测量噪声增大,观测值呈现频繁周跳乃至缺失,双差观测值残差增大。电离层的这些影响严重地限制了GPS在香港地区导航定位的应用。本文借助香港GPS固定观测站的观测数据,监测和分析了该地区电离层对GPS导航定位的影响,讨论了传统电离层改正模型与方法在香港遇到的困难,对适用于香港地区的电离层改正
地籍图是地政单位测量业务中最基本的资料,可分为图解地籍图及数值地籍图两种,数值法作业快速且精确度高,而图解法则恰其相反,配合地政部门将图解地籍图扫瞄数化成数值档的完成,使原图解地籍图之各界址点位均具有数值坐标值。本研究计画借着加密控制点及图根点补建,采六参数〈Affine〉转换模式建立二系统间之转换参数,期望藉由参数转换模式的改正与图根点补建的程序,能找出以数值法直接办理图解数化区土地复丈作业之可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逐渐普及与软体处理技术日益精进,各种改良精度的模式相继研发,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模式的研究亦然。天线的相位中心并非固定不动,而进行GPS差分定位量测作业时乃相对於相位中心为准,因此天线相位中心将影响GPS测站相对高程与位移。基於各厂牌天线研发技术的不断改良,甚至发展出零相位中心的天线,然而在实际外业操作中是否能够达到此理想状态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利用短基线场上实施简易旋转GPS接收
本研究从资讯融合角度出发,结合光达资料及数位化彩色空照影像进行三维建物模型之重建。研究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份是房屋区块侦测。依原始光达资料之高度资讯,判别出非地面区域。再依空照影像之色彩分析,将非地面区域之树木部分去除。残余之区块设定一面积门槛,将面积过小之区块滤除。之后进行区块形状以及表面分析,去除不合理之区块,房屋区块即建立完成。第二部分是房屋模型重建,首先进行光达资料前处理预估出概略屋缘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因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精度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地学、海洋、资源探测以及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但仍有若干理论和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大规模实际应用。本文在简要介绍INSAR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特别着重分析了影响INSAR测量精度的主要环节,包括当前影像匹配、去平地效应、干涉条纹图滤波以及相位解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部分
近海卫星测高数据质量较深海差,多卫星数据联合处理是提高近海卫星测高精度的有效方法。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参考框架的统一技术是联合处理的关键,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利用交叉点平差处理不同测高卫星海面高联合数据的技术与方法,并根据此方法联合Geosat GM、ERS-2和T/P海面高数据计算了中国近海测高平均海面高。
从香港特别行政区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整合及发布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案,阐述了一些网络化GIS设计及开发所考虑到的元素,讨论了方案的实际推展与应用。
台湾地区现有地籍测量成果来源多方、原始测量方法各异,成果之管理应用方式也大有不同,虽然自1989年後之地籍图重测悉以数值法实施,迄今仍然有不少重测或未经重测之地籍测量成果采图解法实施量复丈作业。本文以当前地籍测量作业环境之改善为背景,包括相关测绘科技、技术规章、成果管理应用工具、人员专业训练、作业委外等因素,讨论现有地籍测量成果今後实施重测、复丈及各种地籍测量成果整合策略,涉及之方案包括控制测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