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站间信息的电子式互感器故障协同诊断方法

来源 :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中的电子式互感器输出信号难以区分电子式互感器共性故障和电网故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电站站间信息的电子式互感器故障协同诊断方法及其判据。利用小波变换提取电子式互感器故障及电网故障时输电线路两端的异常信号,采用逻辑变量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提出电子式互感器故障诊断方案及诊断判据,并对影响判据的两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针对两种典型的电子式互感器故障,采用Matlab进行仿真诊断,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诊断出电子式互感器故障并能区分电子式互感器共性故障及电网故障。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两台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变压器线损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通过择优选取运行方式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损耗,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针对变压器突发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是由变压器套管设计不合理造成,并对套管结构进行了改进,运行结果表明了改进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预防套管突发事故的看法。
介绍了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的构成和重要作用,提出了光伏储能一体化电站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这种采用了风电、光电等不同的发电形式及铅炭、胶体、锂电等不同的蓄电储能方式,多种发电及蓄电储能方式灵活组合,适应能力强,应用场合广。分析了可以给我们带来的综合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收益,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基于先进的信息和电能互动技术,“智能电网”将成为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以及DR在智能电网框架下发生的变化,结合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系统技术,提出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的应用算例,讨论峰谷电价比、补贴政策、尖峰电价引起的用户收益变化,显示了需求响应在居民用户侧应用的多方效益及广阔前景。
为减轻电缆线路入地的资金压力,取得政府对架空线路的支持,缓解配电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充分发挥配电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提出了配电网景观化架空线路。景观化架空线路在线路杆型、横担的设计和色彩搭配上,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特点,将配电架空线路与地方人文地理特征等景观进行完美结合,建设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视觉美观的配电线路和箱式变压器。本文通过实例对景观化架空线路进行了投资分析,景观化架空线可充分发
在特定条件下,如不具备专用试块,在通过计算修正对T91/P91工件进行超声波检验时,厚度在14~50mm之间的工件采用直射法与一次反射法,厚度在51~100mm的工件只采用直射法,使用两种或以上K值的探头进行扫查,缺陷定位以K1探头为准,因材质声速而产生的深度误差可忽略不计。对于厚度大于100mm的工件,在显示深度在100mm以上缺陷的实际位置时,可参考公式(6)D实=τDD显=0.95D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电力市场不断壮大的必然趋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配电网的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配电网建设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情况依然制约着配电系统的发展,本文就从配电网发展的现状着手,论述配电网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锦屏二级水电站发电机安装完成,测试绝缘、直流电阻合格后,再进行整体直、交流耐压试验;根据锦屏二级2#发电机定子绕组耐压试验中出现的放电现象,分析其放电原因,并提出有效地处理措施。
研究表明,风电中最常见的双馈风机(DFIG)在某些运行状况下会和交流传输系统中的串联补偿(SC)发生次同步震荡(SSR),危机电力系统的安全。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旁路串补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次同步震荡在较低的风电出力水平下更容易发生的特点,通过在线检测串补的电流信息来判断系统是否有出现次同步震荡的可能,在此基础上适时给出旁路串补的命令;当串补被旁路时,该方法通过检测系统电压信息来决定重新投入串
在分析现有变电站远动信息交互方式的基础上,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范,考虑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对变电站和主站的远动信息交互模式进行充分探讨;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内部数据流、变电站与主站(调控、调度、生产)的数据流,提出三种数据传输方式相结合的传输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