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京、津、冀区域80 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 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a 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 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a 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a 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的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南北差异较大.回归分析表明,近50a 来冬季负积温总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北部下降最多,其绝对值以48.1℃/10 a 速度下降,南部其绝对值以28.3℃/10a 速度下降.近50a 冬季负积温低于-400℃出现的频率为10%,对种植的冬小麦会造成严重的越冬冻害;-400—-300℃出现的频率为18%,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越冬冻害;高于200 一300℃出现的频率为45%,若抗寒锻炼不充分,也可能造成越冬冻害.近50a 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 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冬季负积温高于-300℃的频率高达71%),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河北武安姬庄-车网口矿区高岭石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物质成分特征的研究,得出:矿石物质组分研究结果表明:(1)武安市姬庄一车网口高岭石矿区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A1-Si以片状高岭土形式存在,主要有害组分Fe以针铁矿、赤铁矿形式存在。(2)本区高岭石成分单一,但体成分中部分Fe3+在八面体位置进入晶格。结晶较好、自性较差的鳞片状结体,集合体中常混杂一些微细铁钛杂质,其分布不
本文以安徽省祁门三宝铅锌银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表明:三宝铅锌银矿体类型主要为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矿体、铅锌银层状矿体及铅锌银层状矿体三种;矿石中的黄铁矿与围岩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相似,表明矿石中的硫来源于同生古海水硫酸盐,即来源于赋矿地层;三宝铅锌银矿床属于层控一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矿床成因机制为:兰田组沉积矿源层一
大红山铁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南端的西缘,矿体产于前震旦系古海相火山岩中,由一个大型富铁矿和一个大型富铜矿组成。新平大鲁龙矿区位于著名的大红山铁铜矿床以北,紧邻大红山铁铜矿。矿区发育有与大红山矿区相同的基底和盖层,具备寻找“大红山式”铁铜矿床的潜力。本文通过总结大鲁龙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分析找矿潜力,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①在全区开展多手段的找矿工作和科研工作,寻找可能存在的火山活动中心,进
本文阐述了再生铝产量供应现状。本文从工业部门铝消费情况探讨了未来20年中国再生铝供应潜力。最后得出:中国铝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时间约在2000年前后,目前国内生产再生铝的原材料累积量不多,因此新世纪以来中国再生铝产量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品,截至2011年再生铝对中国原铝消费保障的贡献率仅为6.6%,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20年,正值中国原铝需求大幅上涨之际,而中国再生铝产量也随着国内铝废
本文将从矿床层间氧化带特征、后生蚀变特征、铀存在形式和铀成矿时代研究分析,继而对该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本文在对向西北地区的地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指出该地区铀成矿的地质条件与成矿要素进行说明,并对新的铀矿床进行预测。
文章将利用成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山西运城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分析评价工作,以期为这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本文阐述了河池水力发电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气象服务对水力发电行业的支撑作用,分析了水力发电气象服务效益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水力发电企业开展气象服务的具体措施。
本文基于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建立了C/S 结构的农业气象综合业务服务系统。服务器端为依托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络,建立的规范化农业气象实时数据库。客户端由主框架与子模块组成。主框架是基于4 类初级数据产品的数据综合处理与分析工具,并制定了主框架与子模块的通信与配置接口。子模块为农业气象模型驱动模块,即按照主框架技术约定与通讯接口,以标准化的农业气象综合数据库为输入,以规范化的初级数据产品为输出,并提交
根据广西水稻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结合广西多年在水稻相关方面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广西种植水稻的关键气候因子以及气候区划等级指标。采用广西89个站点1961-2009年的气候资料以及对应站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基础信息数据,应用GI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区划指标因子的空间分析模型,推算出气各象要素分布,并依据水稻种植区划等级指标,对广西水稻进行种植品种气候区划,划分为晚熟双季稻适宜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