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号强台风“天秤”特征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f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等,对2012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的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及降水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天秤”具有加强速度快、路径复杂、强度多变、生命史长、影响时间长的特点.(2)大尺度环流对台风移动路径有着显著影响.(3)“天秤”与超强台风“布拉万”互旋,形成的双台风效应,使得“天秤”路径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在南海打转绕圈.(4)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活跃的赤道辐合带提供的热量和水汽、较高的海表温度以及弱冷空气的侵入,使得“天秤”生成后快速加强、强度多变并长时间维持台风及以上级别.
其他文献
使用NCEP FNL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及输送进行了分析.产生暴雨的水汽是由东海上空输送而来,水汽输送高度主要在700hPa以下;强降水发生时水汽净流入较大,而降水发生前和降水结束后呈现净流出,从水汽通道空气块的运动轨迹来看,净流入的水汽主要是在台风倒槽环流的引导下从东部进入暴雨区.气块通过东海上空时所吸收的水汽是
在对连云港沿海15座各类气象观测站近10a来8级以上强风样本统计分析基础之上,利用6座沿海梯度测风塔2005-2007年测风资料,探讨了连云港沿海近地层风湍流强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并重点对不同类型天气系统引起的强风湍流演变特征及其对风电场影响进行剖析.为今后该地区乃至华东风电场建设时风机选型、风电场运营期问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风湍流强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季小、夏季大
根据南京市1951-2011年的逐日温度资料,按照温度小于等于-5.C为极端低温标准,筛选出一年中极端低温的天数,计算得出一年中极端低温仅持续一天的总天数、持续两天的总天数、持续三天的总天数、持续四天的总天数、持续五天的总天数及持续六天(及以上)的总天数,进而构造极端低温赋权指数序列.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将该指数序列划分为5种状态,分别采用加权马尔可夫和灰色加权马尔可夫两种预测模型,以1951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tropical cyclone (pre-TC) disturbances that occur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for the period 11 August to 10 September in 2004.Typhoon Megi,Chaba
本文使用2012年6-9月北京延庆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对应时段延庆自动站1小时降水量资料.利用四项式非线性拟合方法和t检验法探讨不同高度风廓线雷达探测垂直速度与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垂直速度与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从最低探测高度到4km高度的平均垂直速度比从最低探测高度到1km、2km、3km高度的平均垂直速度更能反映降水特征;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垂直速度在≤1m/s时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了理想条件下中纬度典型斜压波及其锋面系统的生成、发展与演变过程,重点讨论了地形、边界层过程对斜压波及其锋面发展、演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当气旋和冷暖锋过山时,地形导致气旋减弱、等位温梯度减小,相应冷暖锋强度减弱;当气旋过山后,由于地形背风涡旋的贡献,其强度增强.改变地形与基本气流的相对位置,当地形偏北时,气旋被地形压缩成经向状;地形偏南时,气旋和暖锋受到地形影响较小,
针对2007年7.18山东大暴雨个例过程,采用WRF区域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利用WRF-3DVAR同化系统同化了常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GPSRO资料.实现了GPS掩星资料大气折射率和弯曲角度及常规探空和地面资料的直接同化.分析了三种资料对初值场的影响以及对降水预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数值预报中实现资料同化能改进初始场,并可改进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进一步得出,同时同化探空、地
使用2012年徐州站(58027)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监测资料,对GFS模式和T639模式0-168h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预报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上述两模式气温预报产品的预报准确率逐渐下降,总体上GFS模式预报效果优于T639模式.这对预报员合理使用数值预报产品,提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NECP1°*1°逐6h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以及南京、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2年江苏出梅之前的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多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该类暴雨的临近预警线索,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雨带呈准纬向分布,属于典型的梅汛期静止锋降水,过程中主要有两次降水集中时段,两个阶段的降水性质存在差异,但都具备较高的降水效率.(2)中高纬大范围稳定
做好县域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加强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及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建设,是我省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对2012年7月6日启东市境内发生局部地区冰雹灾害所做的预测、监测、预警服务作以下剖析与思考:业务系统、平台建设一定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不断加强对基层预报员的业务技术培训,特别是短时预报能力的培训,使得基层预报员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