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亂度基礎分類法與自組織映射圖在水稻田影像判釋之研究

来源 :2016台湾地理资讯学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技日益进步,遥测技术也不断的改良与精进,应用卫星影像于处理大范围面积方面也越趋广泛.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卫星影像提升地貌判释的精度,便成为未来遥测技术持续发展的重点.过去对于水稻田的判断都是以实地探勘方式进行耕地坵块图数化与编修.这些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物力,因此透过遥测影像与合适的分类器足以改善现场探勘之困境.本研究对于水稻田的判断是以实地探勘方式取得地真资料后,搭配非监督式学习的分类器进行判释.虽然非监督式学习则有不需训练资料的好处,但其低准确率也为人话病,因此本研究搭配乱度基础分类法进行属性筛选,在判释影像时,期望正确率可以有明显的提升.高光谱具有许多隐性的资讯,研究中采用了72个光谱资讯,彼此之间可能有相依或互斥的属性发生.本研究分别使用一般光谱以及将高光谱以乱度基础分类法进行属性筛选後,并采用随机2000点进行自组织映射图正确率之判释,最後将误差矩阵表和主题图分别呈现其两种影像材料之分类差异.
其他文献
滇东南文山盆地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西部的一个断陷盆地,于晚二叠世发育龙潭组和同期异相沉积的吴家坪组含煤地层。开远一带的龙潭组为连陆台地上靠近古陆边缘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丘北一带的吴家坪组为连陆台地边缘厚层灰岩夹薄煤层的碳酸盐台地沉积。
北京延庆长城系海相沉积,大约是17 亿年前的产物,发育了多旋回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混积体系,下部以石英砂岩为主,上部过渡为碳酸盐岩混积体系,查明层序体系域、准层序叠加样式,建立混积体系的沉积模式是预测深层优质储层和有利勘探目标的基础.
会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考察和钻井剖面分析,结合岩心观察、室内分析测试以及地震资料解释,对开江-梁平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兴凯湖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发育古近系虎林组和新近系富锦组含煤地层。应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方法,绘制兴凯湖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地层厚度等值线图、煤层厚度等值线图、泥岩比、砂岩比及砂泥比等值线图。
为了较高精度的反演大范围裸土地表土壤水分,利用C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ASAR影像数据,发展了一种新的土壤水分反演算法估计裸土土壤水分.该算法基于AIEM模拟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后向散射系数极化比与组合粗糙度的粗糙度计算模型,得到VV和VH后向散射系数极化比与组合粗糙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利用多角度模拟数据推导建立不同角度的土壤水分经验反演模型,发现小入射角反演模型所得土壤水分和AIEM输入土
地形起伏度是反映地形起伏特征的宏观因子,是地貌类型提取和划分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地貌对比研究的客观依据.利用ASTERGDEM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可以较为快速、直观地提取地形起伏度.本文以德清县的ASTERGDEM作为数据源,利用邻域窗口分析法提取研究区地势起伏度并制作了研究区的地势起伏度分级图.结果表明:基于ASTER GDEM数据的德清县地势起伏度与格网单元面积之间存在着对数的关系,即y=17
为了保障淮安市基础测量和城乡一体化地籍建设的顺利进行,在2008年淮安市基础控制网的基础上,启用淮安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建立与江苏省大地坐标框架之间的联系,实现淮安市CGCS2000与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淮安地方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之间的成果转换,满足全市城乡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其他省市区域基准更新维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SF-3040仪器在西非的工作测试数据,对星站差分CEPS系统进行介绍,并对该仪器在平面和高程精度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每次数据测量之前,接收机初始化完成,仪器观测自评精度为平面15cm以内,高程自评精度为25cm以内开始测量,每次观测20s,每个点观测三次,观测状态为双差固定解(StarFire Dual),观测期间差分信号无丢失。原始数据获取后,对每个测点的多天观测数据求取平均值,并生成每
物联网为透过网路通讯技术,将各式具备独立功能之连网装置组织为一套可互连之智慧型系统,同时藉由相互之通讯能力及物件与物件间之互动模式而满足特殊应用场合之需求.由于感测器技术之快速发展,近年之应用发展尤其以「智慧」为主要重点,以提供更为贴近人民生活需求之服务.灾害应变为近年高度受到重视之课题,透过掌握可能发生威胁之灾害区域,并透过有效之机制发送紧急示警,可减低生命及财产的损失.由于物联网兼具透过感测器
建物是现代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更是人类文化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快速都市化的发展,建物更新十分频繁,有些以现地活化再利用(如:华山1914文创园区)或移地保存(如:林安泰古厝)方式得以幸运保存,但有更多建物消逝在都市更新的快速洪流中.过去只能从老照片中回忆建物的蛛丝马迹,但随着摄影测量密匹配技术及光达测量技术的发展,三维像真建物模型(Photo-realistic Build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