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外治在脾胃病专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来源 :第二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医外治定义、外治理论与方法发展历史的角度,阐释了中医外治在中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并结合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学科的建设意义与要求,简单论述了中医外治在脾胃病专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他文献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作为一种特殊的内皮细胞,其在细胞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内皮细胞,并与肝脏许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出发对肝窦内皮细胞的研究进行概述.肝窦内皮细胞作为肝脏非实质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在肝脏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医对其的研究较多,中医较少。随
本文以观察中药酒肝消方联合西药对酒精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为目的.选择酒精性肝炎100例,随机分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酒肝消方(茵陈、栀子、葛根、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郁金、虎杖、姜半夏、丹参、桃仁、汉防己、山楂等)联合西药(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得健、美他多辛)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情况、相关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变化.得出结论:两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比较
对于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肾功能损伤(胰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案.耗散结构理论属于科学哲学范畴,主要涉及一个"熵"的概念.该理论与我国的中医理论不谋而合.针对胰性肾病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提出清下化瘀法的治疗思路并探讨其在胰性肾病防治上的优势.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胰腺炎(AP)的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均治疗7天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积分的缓解程度以及监测血淀粉酶、CRP、补体C3、C4,并给予APACHEⅡ积分评分、CT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较
目的:从肠淋巴物质基础来探讨"肺病治肠"的理论实质,试从基因、蛋白、组织形态学的立体角度来阐释通腑泻下法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的机理.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KB组、SO组、MX组、DCQ组、JZ组、SN组,采用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重症胰腺炎及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通过大承气汤、肠淋巴结扎加和善宁干预后取材,观察及检测肠屏障功能变化、肠淋巴结炎症因子的变化、肺损伤的
自创补元消磨法治疗胰腺癌迅速消瘦、少气无力、病情迅速恶化等症,有力挽狂澜之用.胰腺癌晚期之所以出现迅速消瘦、少气无力、病情迅速恶化,多由手术,放疗、化疗后复发或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人体元气大伤,肾、脾、肺气化失常,癌瘤之阴邪迅速扩张,病人多半在短时期内死亡.文章介绍了补元消磨法方子的主要组成,应用主方治疗多种晚期癌瘤迅速消瘦、气息奄奄,病情迅速恶化患者,往往5至7剂有效,为今后带瘤生存争取更多时间
本文将血根碱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血根碱作为苯菲啶异哇啉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蓝堇科、婴粟科和芸香科植物中,药理作用有抗菌、杀虫、改善肝脏功能、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在传统及当代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已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血根碱在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炎、肠痉挛、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伤、消化道肿瘤等.
目的:观察靛玉红对脾淋巴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靛玉红调节免疫的细胞因子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129Sv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CCK-8方法明确体外LPS对脾细胞合适的刺激浓度及靛玉红对细胞的毒性和增殖情况;LPS刺激细胞与不同浓度靛玉红共培养24h、48h、72h,用CCK-8法检测靛玉红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靛玉红对培养48h脾细胞TNF-α
三十余载,重新翻读《金匮要略》尤是读到《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对东汉张机(仲景)的博学,肃然起敬.《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杂病的专书,故被誉为医学之视,治疗杂病的典范.而今重读,感受倍深.腹满是以腹部胀满为主证,在病情上有虚、实、寒、热的不同.
循因医学模式通过研究揭示疾病和治疗手段及整个生命过程的本质机理、机制并运用这些本质机理、机制来指导临床和科研,并最终完整揭示生命的本质的医学模式.简而言之:循,就是遵循和不断探求;因,就是原因,即本质机理、机制.将循因医学模式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有机结合,就是经验—循证——循因模式,该模式有助于中医药等补充替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将循因医学理念运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就是循因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