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探讨

来源 :第十三届泛珠三角区域气象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技术、等电位连接技术、屏蔽技术、综合布线技术、适配的电涌保护器(SPD)技术和共用接地装置等六个部分组成,在整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预报员是预报工作中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各级气象台站开展了预报员积分制管理,对预报员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进行数值化考评,促进预报工作的良好发展.就预报员考评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赋予新的内容,在原有考核的基础上新增利于调动预报员的机制和手段.
接地电阻是反映防雷装置接地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在接地电阻的实际测量中,往往接地电阻值存在较大误差,有原理误差、仪器误差、测量环境误差、人为误差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是对在防雷检测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测量办法和原理的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了该参数的原理误差边界值,提出了在实践中具体解决的对策以减小测量,以供防雷检测工作者参考.
从1981年~2010年藤县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入手,得出藤县雷电活动时间规律.结合当前防雷工作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措施,为加强基层雷电灾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各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科普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的分析,找出梧州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创新实践经验和不足,提出几点改进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路.
通过近几年对河源地区近百个移动通信基站的定期检测及雷击事故调查发现,有些基站在选址、建设、竣工验收及定期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存在雷电防护方面的漏洞,致使每年有约8%的基站遭受雷击.雷击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该文以通信基站定期检测及雷击事故调查为基础,以国家及行业规范为准则,对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湛江市是中国雷暴日数较多的地域之一,调研结果表明,湛江农村是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湛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乡村人口众多,如何防御和减少农村雷击灾害、保障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湛江农村防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利用天气雷达资料、闪电定位系统数据、现场调查资料,对2016年4月15日上午10:00发生在广东连平县忠信镇的雷击事故的雷暴条件、雷击成因、雷电通道形成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这起雷击事故是由于建筑物天面金属水箱没有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当雷雨云经过时,云内电荷与建筑物天面金属水箱异电荷之间的电场达到一定强度导致空气击穿,致使雷雨云对金属水箱进行放电,强雷电流在泄流过程中不能及时泄放,从而产生各种物理
广东省年雷暴日平均达82天,属于多雷区,随着建筑、公路桥梁建设、矿产工业以及化工行业的发展,易燃品、易爆品等的贮存场所日益增多,这促进了小型民爆仓库建设的升温.由于贮存物品的特殊性,小型民爆仓库通常建设在人员稀少的空旷地区或山坳之处,容易遭受雷击,一旦引起爆炸,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小型民爆仓库建设中,防雷设计和施工一直以来都是生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在对珠海现代有轨电车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采用了"线路走廊法"的评估办法,结果表明:当雷电流小于10.114KA时闪电有可能穿过接闪器击于被保护物上,其概率为7.25%;当把有轨电车看作为整条连廊时,计算的风险值R1=4.36*10-2小于风险容许值R1=10-5的要求,因此不需要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这与把每个站台当作单体去计算的风险值一样,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基于Googlev8编译方法在气象数据同步中的应用管理方案,将v8引擎结合定时器系统,建立了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定制数据同步管理平台,并使之业务化.近三年来气象网络部门对气象数据的维护频率有了明显下降,说明这套方案对优化气象业务数据的管理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