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思考及对策--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来源 :2018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反映出我们国家应急救援工作相对高效成功,但是事件全过程反映出我们国家在防灾减灾思维和观念、地方政府部门防灾减灾的主体责任、相关体制机制、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要健全长江流域统筹协调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完善长江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长江流域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和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科技支撑,加强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能力建设等,进一步强化气象部门依法有效履职。
其他文献
  利用吉林省50个人工站与1300余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1°×1°)和日本葵花-8卫星红外图像及长春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汛期吉林省中部一场致
  针对2017年8月2日局地暴雨过程,利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组网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资料探讨了局地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特别研究了其倾斜发展机制以及短期时效的可预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天津市自动站逐小时加密地面降水资料、FY-2E卫星云图、天津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塘沽微波辐射计资料,以及NCEP/NCAR逐6h资料(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降水资料、NCEP 1°×1°逐6h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对2017年吉林中部两次副高后部切变大暴雨的成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地质文化也迎来了创造性的新契机。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
  由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与承灾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与正负反馈,为实现科学、高效的减灾,需将灾害链概念扩展到灾后影响。在分析灾害链正反馈放大效应与负反馈衰减效应
  系统归纳了汶川地震以来次生山地灾害理论和减灾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四川省为例,总结了我国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和防灾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经过震后10年
  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是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举措。江西省率先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陈述致灾因子、承灾体、易损性、风险识别、成因分析、变形破坏机理、破坏模式与成灾模式等术语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崩塌滑坡灾害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历史对比法、直接观察
  利用安徽省80个台站2005-2016年近11a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安徽省3-9月暖切变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了暖切变暴雨的暴雨站数分布、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