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TFAR19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o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增加,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为此相继制定诊疗指南和中西医结合相关诊疗共识。作为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患者肝病进展速度主要取决于初次肝活组织检查组织学类型。研究表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FAR19明显降低,为明确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中患者血清TFAR19水平变化以及其与中医证型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探讨其血清TFAR19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总结,同时概述了中医药治疗的经验。
采用理气活血祛湿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并与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口服治疗做对照组,具有症状改善及胃食管黏膜恢复快,复发少、副作用小等优势,胃食管反流病(GERD)属中医吞酸、噪杂、胃脘痛、噎膈、梅核气、胸痹等范畴,其病位在食管,重点在胃,病邪主要为痰、湿、热、气、癖、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肝气犯胃,痰阻血瘀,胃阴亏损为其转归。西药近期疗效尚好,但易反复,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治疗效果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ENRD)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symptomatic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1999年Genval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伴有食管炎的反流病和内镜阴性的反流病。综合西方国家的资料,估计在就医的GELID患者中NERD占50%-70%。我国目前尚缺乏NERD的流行病学研究。据北京、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疾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多种食管刺激症状及食管外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现代医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的各种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包括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类。中医多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选择了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物制作成胃炎药膳馒头,通过临床研究较为系统地观察了该药膳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探索慢性胃炎的药膳治疗途径,以期提高临床疗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CAG)伴胃黏膜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一般认为,胃癌的发生多为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CAG→IM→ATP→胃癌,因此阻断或逆转PLGC的发展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应用罗英化浊解毒方治疗浊毒内蕴型PLGC,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佃贵教授创立的“浊毒理论”为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实验采用高糖加辛辣刺激饮食建立浊毒内蕴证动物模型,继以MNNG溶液自由饮用,雷尼替丁灌胃,从而制造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大鼠模型,检测相关癌基因指标探讨与浊毒之间的联系,为浊毒证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中通过给大鼠造模,并给大鼠饮食上模拟浊毒内蕴之证来观察三种癌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实验结果表明,Bcl-2, c-erbB-2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为我国的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状多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色不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脾虚证表现。久病多瘀,AG患者也兼见胃脘隐痛、痛有定处,舌有瘀斑,舌下脉络曲张等血瘀证表现,胃镜下黏膜萎缩呈颗粒状、皱褶变平、血管透见、可有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故脾胃气虚,瘀血内停证为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黄芪、三七分别为健脾益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PU)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溃疡病的愈合率显著提高,尽管溃疡愈合,但停药后的年复发率仍高达60%~80%,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使溃疡的年复发率下降至3%以下,但由于费用、副作用、耐药性、病人依从性等问题的存在,最终使该病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周学文教授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主要病因
H.pylori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研究最热门的课题。胃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70%~85%,亦有高达90%~100%的报道。根除Hp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并降低溃疡复发率,常规抗酸治疗溃疡愈合后年复发率为60%~80%,而根除Hp后复发率降至3%以下。因此目前认为Hp感染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它损伤局部胃粘膜,削弱粘膜的屏障功能,与胃溃疡的形成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要彻底根除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