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的德育意义及其诊断路径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学校文化的诊断研究,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举措。学校文化诊断的核心是发现学校文化现状与其理想状态的差距,从而为学校文化的变革提供方向和指导。通过对有关组织文化诊断工具的修订,可以对当前的学校文化状况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诊断,从而有利于通过学校文化的变革增进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贯穿于现代学校变革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有关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于1985年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教育改革就是重构教育与市场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际竞争愈演愈烈,学校作为一个公共组织表现出经济学理性主义选择.校际竞争是各个学校理性经济人争夺资源的行为.直面并解释校际竞争,就其本意而言正是科学的精神,是对校际竞争现象不带功利兴趣的认知过程,意味着我们对
教师个体反思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主体性。然而随着教学过程和对象的复杂化,仅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自觉性难以保证反思的实效。教师团队自省可以通过教师反思、反思计划和反思行动三个环节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形成教师团队成员知识共享和相互促进,引发对专业问题的更深层次思考,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共赢。教师团队自省是教师个体反思的新层次。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制度路径,应通过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为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教育管理方式包括教育行政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转变教育行政方式,关键是政府要加强教育宏观统筹,形成教育发展的合力;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转变教育资源管理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建立教育问责制度,完善发展目标的实现机制。转变学校管理方式,重点是学校要明确服务教
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是伴随着政治改革、经济搞活和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顺利发展起来的。要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就需要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套用 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加强对实践问题尤其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想和设计,并增加案例研究,把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教育管理研究必须厘清的几个关系:事实与价值、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教育管理研究应该确立伦理视角、多元学科视角及历史视角。
本文介绍了某校教师以自主办会的形式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逐渐改变人生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的生理需要和心理欲望的同时,也异化了大众的人格,弱化了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导向功能,瓦解了传统道德体系。本文主要从大众文化繁荣的背景下,讨论德育的发展问题,并建构二者的合理关系,使二者能互相促进,寻求二者功能的最大化。
道统是中国教育的根本道德精神,也是教育的形而上,它支撑着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传统道统在于“一贯思想”和“道之传承”,近代以来的道统则在于社会演义。道统从过去“人适应社会”、“人则天”的典范演义为近代以来“社会改造人”、“人改造社会”、“天则人”的典范。古代传统的仁义道德精神和西方的民主观念成为道统的内涵,也是教育的规定性,“人民”是近代以来积淀出来的道统,教育在根本上是人民教育,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道
生态体验德育模式是全息体验、互动陶养、群集共生,臻于美善和谐境界。它的实践魅力显现为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魅力德育实践样式,有效唤醒体验者的生态阅历,诱发生命感动,打开生命梦想,激发生态潜能,显现为一种祛枯返魅的德育新形态。生态体验场是三重生态因子的科学组织与艺术化处置情境,运行机制是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凸显德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使命性。可以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
对于培养对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的认同来说,用领导政党意识形态来教育民众与下一代,让他们用政党意识形态的立场看待世界、看待事务,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国家认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渠道。建国后所推行的政党意识形态教育正是通过教育,建立话语霸权,通过强调“怎么说”和“如何叙述”,通过某种意识形态话语权利对异己的话语权利的排斥、限制或剥夺,来形成对政党、国家的认知,从而培养起国民对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的认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道德能力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多的道德选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尚不成熟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道德困惑,从而影响了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