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护渣铁锅”长寿保温型炉缸炉底设计

来源 :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炉缸炉底设计是现代高炉实现炉缸长寿和保温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实际不同高炉投产后炉缸炉底侵蚀情况的分析,得出炉缸炉底热面和铁水之间低导热系数“保护壳”的存在是延长寿命的实质,评述了目前的炉缸炉底设计仍存在的问题:“传热法”高导热炭砖炉缸开炉初期“自保护”渣铁壳不易稳定存在,在没有渣铁壳形成的情况下炭砖温度较高、热损失较大,如果出现气隙或串气则侵蚀较严重,在炉缸炉底的拐角部位易形成“蒜头状”侵蚀;“隔热法”陶瓷杯复合炉缸炉底在陶瓷垫导热系数及厚度的选择、陶瓷垫下炭砖的搭配上仍存在误区,陶瓷杯内热应力过大,冷却作用受到抑制,炉缸炉底寿命的延长以“自保护”陶瓷杯的不可逆消耗为代价.提出“自保护渣铁锅”长寿保温型炉缸炉底设计的新理念,即耐火砖的导热系数、厚度、热膨胀系数自热面至冷面逐渐增加,并尽量取消炭砖及冷却系统间的填、捣料,实现“扬冷避热梯度布砖”.该新型设计克服了“传热法”和“隔热法”的缺点,利于在热面形成稳定且厚度合理的“自保护渣铁锅”,减小耐火砖内应力应变,降低炉缸炉底热损失,实现炉缸长寿和保温的统一.此理念已应用于国内新建大中型高炉的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高炉无料钟布料数学模型,应用其系统地分析了高炉无料钟布料特性,指导生产解决高炉生产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
天铁集团炼铁厂的高炉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在开发应用后,为高炉的操作和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充分保证了高炉系统稳定生产,使管理人员充分掌握高炉的生产状况,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省能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龙钢集团通过技术改进、设备改造等,使环保,节能等技术得到了提升和发展,许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应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之路.
对昆钢四号高炉冷却系统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冷却系统运行中流量、压力等参数的调节,摸索高炉冷却系统管理、维护的经验.探索适应高炉生产变化的冷却制度,以及冷却强度、热流强度和合理操作炉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为实现高炉冷却系统合理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水钢2#高炉有效容积1200m3,属钟式炉顶结构,第四带炉龄于2005年9月26日点火开炉,生产一年零十个月,大钟被吹漏,炉况不理想,于2007年7月18日停炉以更换大钟为中心中修.本文对此次中修停炉及开炉炉况的恢复操作进行总结.
安钢炼铁厂以科学管理为目标,从实践的层面以文化的视角,阐释了“指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管理理念,论述了实施“四标战略”,深化“五化”管理,落实“四个事事”,建立了以高炉为中心的指标导向体系、科学管理体系,以及工序服从体系。
由于过去设备点检与操作脱节,点、巡检工作落实不到位,检修工作质量差,严重制约了设备作业率的提高,影响了高炉稳定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设备作业率达到预定目标,该厂把“强化设备点检定修,提高设备作业率”确定为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加以落实,本文介绍了鄂钢炼铁厂强化设备点检,提高设备作业率,把岗位责任还给岗位工人,保证了各项经济指标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炉身下部、炉腰炉腹及炉缸炉底是高炉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区域,及时准确地监测这些区域的热负荷、热面温度及侵蚀或结厚,是实现高炉长寿高效的关键.通过对不同高炉冷却壁及炉缸炉底的侵蚀计算,建立完善了侵蚀结厚计算模型及专家诊断知识库,进一步开发了包括冷却水温在线采集通讯模块的冷却壁及炉缸炉底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实时精确采集通讯多路冷却水的进出水温,实时读取高炉数据库中炉缸炉底热电偶温度,综合考虑生产中可能出现
国内高炉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无料钟炉顶设备。1980年包钢1#高炉首次采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料钟以来,历经己有近30年,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改进,无料钟炉顶设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单位在基本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己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无料钟炉顶设备。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无钟炉顶技术是北京僧氏设备技术公司的S5型和包钢自主知识产权的BG型,本文介绍了SS型高炉无料钟炉顶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结构原理、加工制造及使用
本文对一种新型热风炉装置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流动、传质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论证,以及由此对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影响;文中对流动的稳定性问题也做了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