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不同释放状态下戊唑醇对玉米种子及幼苗的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非缓释性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缓释性微囊种衣剂分别对玉米种子包衣,并测定其对玉米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缓释种衣剂在低浓度时,对玉米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包衣浓度高于0.4 g a.i./kg种子时,戊唑醇对玉米出苗及株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越强;当包衣浓度高于0.4ga.i./kg
【机 构】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雅安625014;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科学
【出 处】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不同释放状态下戊唑醇对玉米种子及幼苗的安全性,本实验利用非缓释性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缓释性微囊种衣剂分别对玉米种子包衣,并测定其对玉米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缓释种衣剂在低浓度时,对玉米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当包衣浓度高于0.4 g a.i./kg种子时,戊唑醇对玉米出苗及株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越强;当包衣浓度高于0.4ga.i./kg种子时,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初期对根鲜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8d后这种抑制作用得到补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微囊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即微囊化的戊唑醇能完全消除其对玉米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不同病害不同病菌对不同作物致病亲和性不同,通过作物合理搭配形成田间多样性的群体结构,有效稀释亲和病菌的原理,开展了作物多样性稀释病菌的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合理搭配形成的植株群体能有效减少致病的初侵染病菌,与单作一种作物相比,初始菌量少,再次侵染病菌量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作物多样性能稀释田间有效侵染病菌孢子数量.
麦红吸浆虫是中国小麦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本文采用中国1950年的地理数据,结合1950~2000年气象数据,用MAXENT模型对麦红吸浆虫在中国小麦产区分布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预测了1980年以后该虫在中国黄淮海麦区的发生分布;该模型结合测定出的麦红吸浆虫幼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天津样点(-25.34±2.65)℃],表明该虫在中国东北春麦区不能越冬,不适宜生存.欧洲和北美中西部麦红吸
简单介绍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对影响抗虫转基因植物作用的因子毒素蛋白、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次生物质的抗虫研究进展和优缺点进行了概述.研究表明,杀虫蛋白对鳞翅目等害虫有很强的特异性毒杀效果,杀虫能力很强,但杀虫谱窄,目前转Bt抗虫基因的研究日趋成熟,但它对同翅目昆虫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而且随着转Bt植物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的昆虫易对Bt基因产生抗性。Bt棉的大面积种植可引起
为筛选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喷雾法对分离到的34株放线菌进行平板筛选,获得7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抑菌圈直径达34~50mm.进一步采用管碟法,测定了这7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达20~27mm.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癌症,严重威胁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分别在棉花的各生育期,筛选高效拮抗黄萎菌的内生细菌.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株强抗病生防细菌,其16srDNA序列经比对后发现该菌与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相似度达到99%,因此命名为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每株棉花施用菌株YUPP-1达到1×105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
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繁殖半闭弯尾姬蜂,有许多因素影响寄生蜂的性别比例平衡.本文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人工繁殖半闭弯尾姬蜂性别比例失去平衡的几个主要的因素,为以后的扩繁和实验提供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论述.
为了解农药胁迫下水稻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农药诱导水稻感虫性的机制,比较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不同施药部位对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茎取叶、喷茎取茎、喷叶取叶和喷叶取茎4种处理对照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井冈霉素、三唑磷和溴氰菊酯处理过的水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吡虫啉处理,并且水稻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随农药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农药喷茎取茎处理的水稻体内可溶性
三唑类药剂时小麦白粉有非常好的毒力作用,通过比较环丙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三唑酮4种药荆得知,环丙唑醇的毒力最大,其EC50值为0.55 μg/m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84 μg/ml,对小麦植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丙环唑的EC50为1.33μg/ml,三唑酮的毒力最差,EC50仅为7.68μg/ml.
本试验探讨了哒螨酮在施药后的不同周期内的农药残留对巴氏钝绥螨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残留期内,哒螨酮对巴氏钝绥螨体内GSTs比活力表现为促进作用,而且随着周期的变短,其体内的GSTs的比活力诱导增强.从GSTs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巴氏钝绥螨经药剂处理后其GSTs的Km比对照降低.
在江苏徐州和河南商丘对不同药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效果最好,在徐州和商丘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69%以上,其次是吡虫啉,其防治效果为41.21%,神农丹和辛硫磷乳油的防治效果则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