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地方志现状[点评]

来源 :中国地方志协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12214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澳大利亚地方志现状》一文进行了评价,指出作者结合自身研究澳洲社区发展、城镇化变迁趋势以及为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阐述了他对地方文献编辑及各种统计数据整合与提高共享方面的心得。他关于整合地方资料及共享资料的设想,对方志文献的编修者和提供利用者来讲都是很有启发的,这是一个澳洲社会学家对地方文献应具备的特征及其未来工作发展的期待。
其他文献
文章对《嘉靖《两淮盐法志》及其文献学意义》进行了点评,指出文章对嘉靖《两淮盐法志》内容逐一介绍,强调全志备录舆图,图记并举的特色。文章并揭示了该盐法志的另一特色,即编写宗旨在于探史资政,揭示弊端。志中所收录奏章,不仅反映了当时作者的高尚史德,也对后世修志提供了范例。作者所提出的“文约事丰”、“体例严整”等“良志”的衡量标准,是对中国方志的评价体系所作的进一步探讨。
张乃格先生以康熙《泗州志》为例探讨了微观史学与地方志的关系。这个命题是有意义的。第一,存史是方志的一项基本功能。微观史学所做的是复原具体历史的工作。一般来说历史是很难完全复原的,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资料的完整、具体、生动是复原历史,求真求实的关键,这是微观史学对方志的要求,是康熙《泗州志》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方志特色》进行了点评,指出该文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方志文献特色作了全面介绍,通过她的文章使我们对台北故宫典藏的三千多种方志文献的重要性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使方志文献的重要价值得到了全新的阐释。
该文主要介绍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中国稀见古籍和中国地方志.目前,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27万册古籍,其中3.4万册是中国古籍,包括51种中国地方志,如山西太原县志等.中国地方志收藏虽然相对于中国古籍来说比例较小,但本文拟对这些收藏作较深入的介绍.
本文对金孝京博士的《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中国古籍概况及地方志资料介绍》一文进行了介绍,指出该文以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为个案,对馆藏中国古籍和方志文献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这些信息使我们对中央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及方志文献的收藏情况、版本价值及特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指引。
随着明代方志编修活动的日趋普及和发展,明代修志者在修志人才遴选、方志资料搜集整理、方志编纂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既有针对性又颇具理论价值的方志学主张。本文试图爬梳相关史料,剖析这些主张的学理价值,对明代方志编修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民国以后,北京封建都城的地位发生变化,编修地方志没有停顿,并依然保持一定的规模。历史传承的正统编修在组织形式上基本上的得以继承,北京地方志的编纂组织由于日本人的参与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从总体来看所记述的内容较明清时期的志书更丰富,在使用上更具有实际意义。从志书的体例结构、记述方法和记述内容来看都有所创新。
本文为《河北省旧通志研究》(主要含《康熙研究》、《雍正研究》、《光绪研究》、《民国研究》等四部分)书稿之第四部分,即《民国研究》。该部分大多篇章与《光绪志》进行比较研究,此外,还将气候、地质、矿产等篇与90年代出版的《河北省志》有关篇章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考察20世纪30年代《通志稿》的学术水平。文章重点对民国《河北通志稿》编修背景、编修过程,特别是对该志篇章结构及其内容得失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
本文对《民国》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通过该文可以看出:一是吕先生对河北地区乃至中国地方志研究具有很高的水平;二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是对志稿的结构和重点篇章进行了分析;三是本文对志稿的编修过程进行了关注,特别是对相关的编修人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四是本文对志稿的问题所在用新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五是本文以志稿为本,介绍了其相关所涉猎的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多方面情况,对于研究和撰写民国时期河
本文对《新型地方志与新编地方志——以河北省为例》一文进行了评价,指出森时彦教授民国17年(1928)傅振伦等编纂的新型河北省《新河县志》为个案,以光绪元年(1875)至民国14年(1925) 179个自然村落的统计数据,对其人口变迁趋势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该县西北部和东南部存在显著的区别,地势较低的西北部户口增加极其缓慢,许多自然村甚至出现户口减少,而东南部高地各村户口则全部呈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