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预防性养护模式研究

来源 :2008年国际交通技术创新与应用大会暨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和不久的将来,中国公路将由建设高峰期转入长期养护管理稳定期,但使用者对公路需求越来越高,可供使用资金相当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此矛盾的理想途径就是实施具有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路面保护(预防性养护 Pavement.PreventiveMaintenance,PPM)战略。而在中国,路面预防性养护仍处于概念阶段,应用体系研究刚刚起步,预防性养护战略体系在实践中具体项目的应用几乎是空白。开展全方位的预防性养护战略研究,寻求应用模式,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结合中国公路管理现状及现实需求和试验路实体工程数据,阐述了路面管理系统(PMS)发展及应用瓶颈而奠定PPM的应用基础及重要意义;探索预防性养护战略模式;通过现场预防性养护措施效果检测,提出评估指标,分析各种措施效果特征,对各种PPM措施进行功能定位;根据理论分析及实用情况提出PPM在寿命周期成本中的贡献值概念,评估收费公路PPM成本效益的实用方法;提出基于FWD及表观破损划分PPM实施段落的方法;获得若干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干预阈值。
其他文献
目前世界各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经验法,另一类是理论法。经验法主要包括AASHTO沥青路面设计法和CBR设计法。理论法主要包括壳牌(SHELL)设计法和美国地沥青学
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公路视距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三维动态视距,详细阐述了公路三维动态视距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计算过程。由于三次B样条曲线具有二阶连续性、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大型、超大型运输车辆的增多,公路桥梁超负荷、高饱和运输,大、中型公路桥突然坍塌事件时有发生,使公路管理部门猝不及防。在对目前国际国内
本文介绍了抗震概念设计思想的形成和体系构成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发展。提出了概念设计应从较为被动的验算、复核,转变为主动和全局性设计的思想。对桥梁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在
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CRC)+沥青混凝土(AC)复合式沥青路面,层间界面抗剪切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指标,它对于减少复合式路面的车辙、滑移、拥包等损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CR
采用全厚度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为更真实地反映路面的实际情况,直接从路面取样,切割制成全厚式车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研究高温、超载等因素对路面车辙的影响,并且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系统,交通状况的改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根据交通流状态参数优化信号配时,实现流量最大化,但是,由于交通流状态参数是强时变的,造成传统方
无控制交叉口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无信号交叉口型式。本文通过对典型无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调查和观测,采用冲突技术法对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各向行人、非机动车
在广泛收集世界上第一条长距离横穿流动沙漠的干线公路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通车以来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深入实地的调研工作,就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本文以上海市城市快速路及其交通监控系统作为研究平台,通过对大量实际事故数据的分析,提出采用非连续滑动lmin占有率序列作为自动事故检测的基础数据,提出了自动事故检测的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