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总结了1979年、1986年、1989年及1992年,4年春季5~6月份在东北地区应用飞机和风筝携带捕虫网捕获空中飞行昆虫的实验结果,以探索东北迁飞场春季空中飞行昆虫的种类与数量、高度分布及时间分布等分布特征。
【机 构】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公主岭136100
【出 处】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了1979年、1986年、1989年及1992年,4年春季5~6月份在东北地区应用飞机和风筝携带捕虫网捕获空中飞行昆虫的实验结果,以探索东北迁飞场春季空中飞行昆虫的种类与数量、高度分布及时间分布等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以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为出发菌株,采用质粒pCM20通过电击转化法对其进行gfp标记,标记菌株编号为ANTI-8098A:pCM20。比较了ANTI-8098A标记后的菌株与原始菌株的异质性,并通过pH值实验探究不同pH值对ANTI-8098A以及gfp标记菌株ANTI-8098A:pCM20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ANTI-8098A和ANTI-8098A:pCM20比较适于偏碱性环境
本文拟对研究毒素与寄主间的互作关系,寄主抗病性与细胞凋亡率间的关系提供科研证据。利用一套同核异质的玉米材料B37的原生质体和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用AO(吖啶橙)和EB(溴化乙锭)荧光染色及核酸电泳的方法,检测C毒素诱导后两种细胞质玉米的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凋亡率变化规律、凋亡细胞DNA的降解情况。研究专效性毒素对相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玉米的敏感性,产生凋亡时的形态特征及诱导寄主植物产生凋亡的最佳浓度和
本研究拟通过对早稻田间摇蚊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弄清浙江稻田生态系统中摇蚊种类及相关动态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早稻田中发现的摇蚊主要有4个种类,分别为摇蚊亚科的台湾长跗摇蚊、花翅摇蚊、云集多足摇蚊和长足摇蚊亚科的刺铗长足摇蚊。通过对早稻田间摇蚊发生量的观察,发现摇蚊的数量和田间持水量有相关性,在田间无水或缺水的情况下,采集到的摇蚊数量很少甚至没有。同时指出,摇蚊成虫的性别比例随时间发生变化,通过摇蚊
本实验室前期对高效生防菌株Bs-916进行了离子注入突变,获得了一系列的突变菌株。突变菌株M49,其Surfactin分泌量比出发菌株Bs-916大大降低并导致其防效降低。为了确认影响该菌株防效降低的影响因子,分析了两个与Surfactin合成相关的因子-srfA启动子和ComA基因,以期阐释Bs-916菌株突变后导致Surfactin变化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表明:M49的ComA基因发生点突变后
本研究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明确了Vip3A毒素对不同品系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并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比较了Vip3 A毒素与不同品系棉铃虫的BBMV的结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Vip3A毒素对3个选定的试验品系均具有杀虫活性,但是在致死中浓度上存在差异;比较了3个近等基因系的中肠液对Vip3A毒素的消化情况,同等质量的原毒素与同等的中肠液反应,消化情况存在差异;利用SPR技术比较了消化前后的
本文通过对田间不同小麦抗蚜品种灌浆期的挥发物的采集,并分析了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挥发物组分与小麦品种抗蚜性的关系,以及合理运用植物化学信息物质进行麦田害虫的可持续治理奠定基础。
从2009年7月26日至8月2日,利用随机多点的方法,笔者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食用豆病虫害调查。主要害虫包括双斑萤叶甲、豆蚜、银纹夜蛾、甜菜夜蛾、大造桥虫等。通过走访农户以及当地农业管理的相关人员,笔者了解到每年因病虫害的发生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或导致食用品质下降。因此,了解生产上食用豆主要虫害的发生情况,对于指导食用豆育种、栽培工作者和广大种植户科学合理的用药、提高防治意识和防治
开展麦蚜的嗅觉信号途径研究,探明麦蚜对报警信息素的反应、寄主植物识别、植物趋避等嗅觉行为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以室内饲养的麦长管蚜有翅成蚜cDNA为模板,克隆出目的基因,命名为saaor。预期先通过Northern-blot,检测saaor在蚜虫中组织定位,判断其是否在触角中专性表达;然后通过跨膜蛋白体外可溶性表达,制备抗体进一步检测互作蛋白,对不同化合物与
为延缓抗草甘膦杂草的产生速度,延长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使用寿命,本研究对世界范围内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和抗性产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在抗草甘膦杂草的治理上,总体策略是避免草甘膦的长期、单一、大量使用,通过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对田间杂草进行全方位的调控,防止单一位点的累积基因突变,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速度。
本研究与2007年8月下旬,分别对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及鄂东南丘陵地区的17个市(县),25个稻田样点,250个样方中的杂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田杂草区系比较丰富,共有杂草42种,分别隶属于22个科。其中,鄂北岗地稻田共有杂草27种,以稗、水花生为优势种,为害较重的有千金子、丁香蓼、鳢肠等;江汉平原稻田共有杂草33种,以稗、双穗雀稗为优势种,为害较重的有水花生、浮萍、鳢肠、鸭舌草、千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