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来源 :第八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防雷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建筑物防雷工作,更是让人们高度关注。因此建筑物的防雷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但目前,人们对建筑物的防雷工作往往对直击雷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雷电波侵入的重视。
其他文献
@@CPT(Chaotic Pulse Trains)事件因其电场变化信号呈现为无规则的脉冲簇而得名,是一种出现在负地闪继后回击前的特殊放电事件。由于这类事件不仅在低频有较强的辐射,在高频段的辐射功率也较强,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宽带干涉仪的二维观测数据,对10次CPT事件中闪电辐射源的时空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并对这些CPT事件、梯级先导和百窜先导在30MHx至290MHz频段辐射信号的功率谱
@@在电磁波理论中我们了解到,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和电场的分布方向是相互垂直的,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我们就可以从电磁场的传播方向来推断出来。电磁场的分布方向是以电场中心以近似同心圆状的环形分布的,并成放射状向外发散分布,如果把电磁场的强度以磁力线的方式表示出来,那么磁力线越密集的地方,磁场强度越大,电磁波将更多的、更加集中的从此以此通过;我们这样来理解,雷电的电磁波的传播是沿着电磁场相对密集的区域、沿
@@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获取的闪电定位资料和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台风定位资料,分析了2007年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的闪电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低压至强热带风暴时期,台风中心闪电活动频繁,外围闪电少;台风成熟时期,呈现明显的三圈结构;减弱消散时期,中心闪电骤减,几乎为零,外围闪电密度远远超过中心闪电密度。
@@暴雨、冰雹飑线等中小尺度的对流性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一般都非常快,而且空间尺度较小,预报中小尺度天气存在着很大难度。因此对流天气观测中,发展有效的探测手段并加以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一大公害”。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灾害。近年来,雷电灾害事故频发,如2005年4月2旧,重庆东溪化工有限公司因雷击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伤;2007年4月1日,重庆忠垫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因雷击造成5死5伤,同年5月23日开县兴业村小学因雷击造成7人死亡,44人受伤的重大雷击事故。因此,加强
@@雷电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雷击过程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和强电磁辐射常常造成严重的灾害和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微电子器件的大量采用,雷击引起的灾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灾害性天气,如冰雹、暴雨和飓风等都伴有强烈的对流活动,闪电的分布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局地激烈天气的变化情况;近年来雷电监测技术逐渐发展和成熟,随着闪电观测网络的发展,国内外气象学家己开展闪电预警和科研工作,雷电探
@@自然灾害中,雷电引起的灾害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气候的变迁,雷灾呈现出诸如空间范围、受灾面积扩大、受灾对象增多等新特点。因此对雷电的分析和预测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在闪电资料的应用研究方面还相对落后,并没有成熟的可用于预报的诊断技术和预报产品。因此结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利用闪电数据的特征,开展闪电探测数据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尤为重
@@雷电灾害风险是指雷击发生及其造成损失的概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雷电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科学防雷、全面防雷的工作基础,也是属于灾害评估的一种,但由于雷电灾害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瞬时性,很难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评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雷电监测数据等资料,有效地对雷击风险进行预测。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为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干旱和洪涝灾害,是公共安全的大敌,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雷电灾害的科学防御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雷电灾害的防护不仅指防御或防止雷电灾害的发生,还包括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国内对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都很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雷
@@台州火车站位于黄岩区王林村,台州火车站作为台州市铁路的首个火车站,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针对台州火车站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黄岩区防雷设施检测站在与台州市防雷所交流讨论过后根据火车站的工程特点,对其防雷装置进行了竣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