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膜途径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来源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经皮心包穿刺室性心动过速(VT)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心内科经剑突下行心包穿刺术进行心外膜标测的3例VT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6岁、59岁及73岁.均为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
其他文献
目的:讨论电损伤后脊髓损伤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总结近十年电损伤病例89例,出现并发症的72例,其中出现脊髓损伤的2例,1例在伤后5天出现四肢瘫痪症状,1例在伤后2周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CT及MRI检查脊髓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结果:均给予营养神经、针灸等康复治疗,均能完全恢复.结论:明确病史,重点了解电流经过途径,重点考虑可能出现脊髓损伤的病人,一旦发现患者肢体无力,应考虑此并发症,积极给予
应患儿较小配合较差,所以应先对其家长进行引导式教育,得到家长的配合,可以在做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给小孩放儿歌来转移其注意力,头面部通过手法的按压加牵伸然后配合弹力面罩的佩戴使其疤痕软化,应患儿较小所以在手法治疗的时候要注意手法轻柔,每5分钟要给患儿休息一下。,在佩戴支具及小口矫形器时一定要交代家长注意事项及各种会发生的不良事件,一定要告知家长烧伤康复是持久之战,一定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
观察骶管滴注配合腰椎牵引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影响.选取本院康复科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将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予以骶管滴注联合腰椎牵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骶管滴注药物选用生理盐水100ml,5%利多卡因10ml及地塞米松4ml,神经妥乐平6ml,VitB121.0g,VitB1300g,VitB60.3g.患者取侧卧位,将膝
目的:重新了解静态与动态支具在手烧伤后功能恢复中的牵拉作用,预防和矫正手掌侧烧伤后由于瘢痕挛缩引起的畸形.方法:为手掌侧烧伤术后患者制作改良静态和动态支具并给予指导性功能训练,观察0~6个月治疗过程中功能改变情况,通过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对手整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的手外观及关节对线良好,未出现手畸形,手功能经评定后证明有明显改善.结论:联合应用静态与动态手支具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
面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早期应及时配戴面具,因早期创面愈合后表皮有的较薄,初期配戴时间可根据情况缩短,随着皮肤角化增厚配戴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只要长期坚持配戴面具,对面部瘢痕有治疗软化、抑制瘢痕增生、矫正畸形、美化面部的作用,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更多的病人可以受益。
手部的深度烧伤创面,在烧伤早期创面换药过程中,就应该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包括创面换药时的康复治疗,及换药后支具固定治疗,如有瘢痕挛缩倾向,应积极早期康复,配戴支具治疗,支具康复治疗时应依具体情况设计应用,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评价PathBuilderTM房间隔穿刺系统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自全国3家中心入选70例房颤患者(男46例,女24例).在同一例患者中,随机先后使用PathBuilderTM系统和进口同类产品进行房间隔穿刺,并行导管消融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消融结果、试验产品评价及术后2天至出院前不良事件.
会议
探讨永久希氏束起搏(H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29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或长期依赖右心室起搏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4.1F美敦力3830螺旋导线进行永久HBP,随访3~14个月.
Kochs三角是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中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治疗靶点,其解剖变异显著影响临床电生理医生术中操作的难易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现有的Kochs三角解剖认识多由尸体解剖得出,对于在体的Kochs三角解剖特别是方向以及转位变异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X线仍然是指导常规心脏电生理手术的主要方法,通过优化X线投照方向使得目标器官投影最大化可以有效指导术中的导管定位,而现行的标准投照方法是否能够充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