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器官病理学观察

来源 :首届两岸三地大熊猫保护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肾脏的器官病理学变化特点,本研究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9例发病死亡的大熊猫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同时,检测观察HBV和HEV抗原在大熊猫肝脏、肾脏组织内的分布定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变,肝脏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严重的有出血变化。肝细胞普遍变性,散在单个性坏死或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个别出现大片坏死,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胆管增生,肝细胞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着;肾脏主要表现为肾球囊扩张,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管内出现蛋白管型,间质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和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发现,9只大熊猫HBV和HEV的阳性检出率比较高,但各例肝、肾组织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的强弱不尽相同。Mallory三色染色结果显示,9只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肝脏和肾脏普遍存在炎症病变,而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肝炎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9~19日,笔者在大熊猫发情期收集了9只个体(4♀+5♂)的新鲜粪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雌、雄个体粪便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结果表明,雌、雄个体的粪便雌二醇浓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粪便睾酮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认为,在该时期,大熊猫粪便雌二醇含量不能作为雌、雄性别判定的依据,粪便睾酮的浓度具有评价野生种群性比结构的潜在应用价值。
重庆动物园一只亚成体大熊猫“友友”(雄性,两岁半,50kg)于2009年3月9日突然发病,表现精神沉郁,喜卧少动,呼吸急促,食欲废绝,饮水少量,少尿。血液白细胞19.63×109个/L,中性粒细胞比率91%。尿液隐血+380cell/uL,尿蛋白+3>3.0g/L.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采取抗茵消炎、口服补液迅速度过少尿期等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到3月22日,该大熊猫基本康复。
中央政府于1999年首度赠送一对大熊猫安安及佳佳予香港,与市民见面并定居于海洋公园。于2007年,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中央政府再度向香港特区赠送一对两岁大熊猫。对大熊猫的来临,香港海洋公园兴建了大熊猫园,建立了大熊猫小型网站,创作了吉祥物,与邮政合作发型了特别邮票,开展了“与大熊猫共进早餐”等活动,并进行了教育宣传。经过不断推广,市民能体会到大熊猫把香港人与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拐棍竹地下茎的数量特征、垂直分布结构、分岔习性和繁殖特点。结果表明,拐棍竹地下茎的密度大,193段/m2,每段平均长为12.2cm,地下茎总长为2169.8cm/m2,地下茎直径平均为1.1cm,节间长平均为0.73cm,平均每段地下茎具14节;拐棍竹的地下茎直径、节间长、每段节数和每段长度随生长年龄递减而递增,而地下茎段数和总长的变化则呈偏正态分布;拐棍竹地下茎主要分布在
通过爱心培训使圈养大熊猫能够安静接受徒手肌内注射,并比较吹管注射及徒手肌内注射麻醉药的使用剂量及可以保定时间,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敏感怕人的大熊猫,与人亲近的大熊猫吹管注射及徒手肌内注射所需氯胺酮的剂量,雌性大熊猫约减少1/2,雄性大熊猫约减少1/3;②对于与人亲近的大熊猫,徒手肌内注射氯胺酮的剂量也较吹管注射减少约1/4;③对于大部分大熊猫,吹管注射可以保定时间约为徒手肌内注射的2~4倍。
野生大熊猫觅食行为的季节性垂直迁移习性和“撵笋”现象有其自身的繁殖生理机制,并与主食竹营养含量的季节变化、竹笋特有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地理分布的异质性格局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从大熊猫的觅食行为特性入手,综述和分析了觅食行为的繁殖生理机制、觅食行为与主食竹的分布规律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整体性、保护与科研相结合和遵循物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原则,以及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
采集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社区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坡向、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和水源,x2适合度检验各生境变量内部不同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影响该区大熊猫活动的主要环境因
选择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社区样点进行调查,从四个分析指标研究了社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提出了社区给大熊猫保护带来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青树的分布、生境、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水青树林分在植物区系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林分中含有较多的古老成分和珍稀物种,如水青树、领春木、大叶柳麦吊杉、连香树、天麻(Gastrodia elata )、四川红杉、铁杉、华锻、红桦、糙皮桦、华西枫杨、槭树科(Aceraceae)植物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等,由此可知,本区域植被的古老性。作为
本文应用SPSS软件对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因子进行了研究,对18种生境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了18个因子的平均值,生境因子聚类为7大类,有8个主成分。研究表明,食物、水源、隐蔽是动物选择栖息地的三大关键生境因子,大熊猫的生境选择也离不开三大因子。通过分析可知,白水江保护区的大熊猫选择生境时考虑最多的是食物因子,包括森林起源也是与食物有关的影响因素。从地势选择上分析出大熊猫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