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地观测卫星具有对自然灾害进行大范围多维动态观测能力,已经广泛用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中,并纳入国家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为国家应急救助提供重要信息与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并分析自2005年我国颁布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对卫星监测提出明确要求以来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灾情、卫星发展历程、应急制图能力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灾害管理及空间技术发展情况,对未来我国的卫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发展
【出 处】
:
2016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地观测卫星具有对自然灾害进行大范围多维动态观测能力,已经广泛用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中,并纳入国家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为国家应急救助提供重要信息与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并分析自2005年我国颁布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对卫星监测提出明确要求以来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灾情、卫星发展历程、应急制图能力与服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内外灾害管理及空间技术发展情况,对未来我国的卫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发展趋势与重点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DOM的生产制作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了PHOTOMOD和EPT两软件各自的优势及利用两软件相结合生产DOM的方法,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土地勘测调查是集法律、政策、测绘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依法合理地调查、认定权属地类是当今土地勘测工作面临的难题,建议地类分类标准要统一,地类调查要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尊重自然规律、海陆统筹等原则,权属调查应坚持依法依规、土地登记的物权人优先、界线优于面积、自愿协商、公开公平和维护稳定、尊重历史和现实等原则。
库容数据是水库进行水资源调度的基础和依据,传统的静态库容测量技术获取数据分辨率较低,已难以满足精细水资源管理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五代多波束测深系统Sonic2024的系统组成及特征,并应用该系统在浙江某水库进行了测试并采用DEM方法计算静态库容,测试结果表明Sonic2024系统数据分辨率较高,成果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可为库容计算提供精细数据,在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在城市建成区调查过程中的城市已批用地红线预处理及被扣除河流平均宽度求取这两个问题,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在整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将显著增大.本文对上海市洪涝灾害风险进行了辨识与分析,探讨了上海市洪涝灾害的三种典型风险场景,即次要风险(Chronic Risk)、主要风险(Major Risk)和灾难性风险(Catastrophic Risk),以及它们的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提出了综合灾害与风险管理框架,依据该框架,从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灾害管理和灾害风险治理4个方面,探讨了上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已成为干扰城市正常运行、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针对山区平原混合型城市,提出了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宜采用的理论方法、基础数据要求、建模评估过程、输出结果及模型精度验证的方法.并以济南城区作为典型案例区域,构建了该城区的内涝模拟水力学模型,在采用城市道路实测积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的基础上,开展了设计暴雨方案的模拟计算和内涝风险图绘制.同时,结合行业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水
我国是受台风影响较多的国家之一,中东部地区人口、经济密集,台风频繁登陆对农业、人口、房屋与经济构成重大威胁.针对现阶段台风预报的空间尺度和时效性问题,研究台风强风暴雨的精细化预报.基于精细化预报结果,建立台风强风暴雨灾害的预警模型方法、损失预评估方法及模型系统,提高对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能力,为面向民政和保险业务应用,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彰显出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中淤泥渣土等建筑垃圾处理及其受纳场管理问题,建筑垃圾激增,随意堆放造成安全隐患,占用浪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应当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建筑垃圾处理专门法规和标准,加大处理和利用的技术投入,政策扶持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立建筑垃圾处置和风险防治的长效机制.
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建筑空间大、结构特殊复杂、功能多样的公共建筑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超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大型娱乐场所等,增加了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支撑向量机算法的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建立了客观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某高校科研楼为背景,利用FDS和Pathfinder进行了火灾场景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研究,利用仿真结果训练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得出的评估结果与FDS模拟
采用中国1951~2010年659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以暴雨持续时间的长短为标准对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短历时暴雨雨量从1951~2010年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次减少的现象,而长历时暴雨雨量则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在时间变化上,中国年际和年代际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均呈现增加趋势.在降水贡献率占比上,1951~2010年中国总暴雨量占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