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药用植物黄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2015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海峡两岸中医药科学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tianjin99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国传统中药材黄檗为原料,研究黄檗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含量的关系,为黄檗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栲是壳斗科锥属植物。乔木,高10-30米,胸径20-80厘米,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为速生乡土树种,为了掌握栲树的物质基础及为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其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个,共中包括新化合物3个。
本文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溶剂为65%的乙醇,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次数3次,从抱茎苦荬菜中得到总黄酮提取液,通过UV法测定抱茎苦荬菜总黄酮含量为1.482%,同时以十八醇、凡士林、橄榄油、硅油、单甘脂、白油等为油相,与水相及抱茎苦荬菜提取液按一定比例加热,油相和水相温度升至80℃时,水相倒入油相中并在夹层锅中搅拌至温度降到40℃以下,转移至匀浆机中搅拌,抽滤脱气,在无菌条件下灌装
铁棒锤生物碱是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铁棒锤根、茎的主要杀虫活性成份,主要包含12-表-欧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乌头碱、3-脱氧乌头碱-8-亚油酸酯和乌头碱-8-亚油酸酯等.菜粉蝶,鳞翅目,粉蝶科,其幼虫称为菜青虫.主要寄主在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等9科植物,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尤以芥蓝、甘蓝、花椰菜等受害比较严重,对现有化学农药易产生抗药性.为安全有效防控其对作物的危害,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研究了生长
艾纳香是菊科多年生植物,其叶片和嫩枝是提取天然冰片的原料,还是是贵州十大苗药之一,苗药名"Diangx vob hvid".本文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艾纳香种质资源进行比较研究,探寻艾纳香各形态性状之间及其与种质特性的内在关系,以期为艾纳香种质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基于三叶崖爬藤药材的种质遗传、种质资源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采用群体遗传学和亲缘地理学方法(基于cpDNA和nSSR标记)、标志性成分、环境因子(气候和土壤)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研究,分析各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各因素对药材化学多样性的影响,探讨了三叶青药材品质的成因,结果表明三叶青野生群体存在两个进化谱系,不同群体间化学指标性成分存在着差异,但与遗传分化无显著相关性;浙江宁波和四川金
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L.)R.Br.)属于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具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本课题组建立了全面分析灯台叶总生物碱的LC-MSn分析策略,采用UHPLC/qTOF技术从灯台叶总生物碱提取物中鉴定了35个生物碱,其中11个为灯台树次碱型,9个为瓦莱萨明碱型,12个为鸭脚树叶碱型,3个为土波文碱型生物碱,并对含量较高的4个生物碱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
药用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具有结构丰富、活性多样等特点,是寻找活性成分的理想资源.从健康斑茅的茎、叶等组织中分离获得56株内生真菌,其中14株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通过大米培养基固体发酵对一株桔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初步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以上化合物结构,数据和文献报道一致.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approximately 45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suffer from mental illness or behavioral disorders, which account for 12.3%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
会议
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已有超过1000年的药用史.自然状态下其繁殖效率低下,且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无性繁殖特性、生境退化和社会需求增加所致,因此人工繁殖半夏以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以供给社会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半夏产业还面临诸如种质资源混杂,病毒及细菌性病害导致的品质降低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对选育的优良单株利
断联木脂素类成分主要分布在荨麻属、草胡椒属、卷柏属等植物中,属于稀有木脂素类.本文前期研究发现荨麻属植物中断联木脂素类成分具有较好地5-α还原酶抑制作用,因此进一步对其它属植物中该类成分进行构效关系的系统研究,可以为从自然界中寻找抑制5-α还原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5-AR)能催化睾酮(testosterone,T)转变为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T和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