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浅析

来源 :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左右聚落选址布局、自然影响聚落平面形态、宗族映射聚落结构是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三大主要特征.本文以赣西南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图解分析,探讨了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其他文献
清领时期,台湾的寺庙建筑彩绘,多倚赖大陆闽粤画师及由大陆及本土书院培养书的文人书画家,日据前期,两岸匠司往来甚少,寺庙的需求仍存在,间接促使本土的彩绘匠派发展,对台湾近代建筑彩绘的风格,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探讨清领时期台湾的文士乡绅引入的彩绘画派为脉络探讨,日据时期以后,台湾由于政治因素发展出以文人书画家为主的彩绘匠派,进而成为台湾的特殊的建筑彩绘文化地域性格.
乡村庙宇作为乡民的泛神崇拜的祀神场所和日常生活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乡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结合,它勾勒出农民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反映了乡民的世界观,展示了乡村工匠的建筑营造技艺,更承载了历史信息和民间信仰文化线索.以淄川区太河镇淄河片区的西股村、池板村、双井村、涌泉村和城子村的庙宇为例,分析村落中庙宇建筑的特征和其承载的乡民的精神寄托,以期延续对村庄历史文化的传承.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传承问题也越发凸显;本文将从人类史前直立行走到三维空间的确定,原始时空观念开始萌芽到传统四合院的形成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传承中时空观念的发展.
在烟台开埠的大环境下,以开埠文化为特征的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频繁交流交融.牟平本土民居作为烟台乃至胶东传统民居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在上述过程中出现了传统民居形式与异质性形式融合的现象.本文列举了异质性文化的来源,并通过牟平较有代表性的两个演化案例与西方建筑和传统民居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产生的两类不同演化结果,并由此辨析在乡建之风盛行的热点下,“本源”、“存与续”应该何去何从.
从2016初开始,笔者数次到山东胶东半岛地区针对当地民居进行调研工作,尤其以荣成地区的海草房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伴随着随着海草房的逐渐消失,其营造技艺的传承也难以为继,这并不是个例,中国各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流失愈来愈严重.下文笔者以海草房营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屋顶苫作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民居及其营造技艺的困境.
郴州城堡的数量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很罕见,栗源堡作为古堡群之一,是中国难得的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军卫城堡,是研究湘南地区明代屯堡以及卫所军户制度、地方城堡文化、城堡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是对明朝宜章城堡建筑文化缘起、发展、合成历史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文物建筑、社会调查等证据,从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角度对栗源堡的历史及其文化做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屯堡类建筑特点,提出了活化利用屯堡文化遗产的研
江南传统民居是江南传统文化的载体,保护和利用传统民居对传承江南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民居建设中,如何传承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居,使民居回归传统文化之根,对传统民居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从民居建筑本身出发,对其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方面做出探讨.
传统民间书院基于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丰富而朴素的营建智慧,对当地环境的适应和地域文化的传承至今依然值得深入研究.竹山书院是明清时期徽州所有书院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整个书院建筑群分为学社建筑和文化园林.本文正是基于此,旨在通过对竹山书院典型案例的研究开始,并从中提炼出适宜于现代文教建筑的传统营建智慧,以期对现代文教建筑的建设给予一些启示性指导.
传统苏州民居是江南民居的代表,民居的温婉、园林的灵秀,都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大放异彩.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空间复制、移植以及城市发展对信息资源环境的依赖,古老的居住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受到巨大冲击,显示出种种不适应性.同时,现代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特征同化等消极状况,找到现代与传统的契合点,使传统服务于当下,发展于当下,找到当代生命力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源头呈现多元场景,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营造技艺有多样承传过程且富有地方特色.探寻多维时空尺度转换路径,可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创新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