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采样间隔对地形描述误差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市测绘学会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误差包括采样点数据误差和地形描述误差两个方面。前人对DEM精度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DEM采样点精度的研究,而相对忽视地形描述误差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窗口曲面拟合,计算拟合曲面系列参数与"实际地形"曲面参数的标准差来衡量地形描述的方法。并且利用该方法研究了DEM地形描述误差与采样间隔之间的规律。并利用坡度频率曲线和坡度累计频率曲线研究了对DEM精度敏感的坡度因子与DEM采样间隔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黄土丘陵地貌类型区的坡度累计频率经验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自二叠纪以来,由于地幔柱活动,历经过盆地扩张和盆地俯冲以及陆内造山作用的过程.塔里木地幔柱在二叠纪时是一个热地幔柱,三叠纪以后由热地幔柱渐变为冷地幔柱,因此塔里木地区的岩石圈是一个降温过程.由于地幔柱的形成和演化,在塔里木形成四类原型盆地,分别是:地堑和断陷盆地(P1),陆内前陆盆地(P2-T),陆内拗陷盆地(J-K),晚期前渊盆地(新生代).这四类原型盆地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盆地序列,在
中生代时期,华南先后经历了两大构造运动的影响,即早中生代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了大面积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中生代的地质问题,本质上是这两大构造运动的动力学及其物质表现问题.然而,以前的研究更多地致力于晚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对早中生代印支期花岗岩类的研究较为薄弱,从而限制了对华南构造框架、动力学性质和地质演化的完整认识.虽然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但
目前对华南-华北大陆碰撞拼贴方式存在激烈的争论,特别在大陆碰撞板块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认识上,已发表的各方观点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提出的构造演化模式明显相互矛盾.为了更深刻地区诠释华南-华北大陆碰撞和拼合过程,本文通过大陆碰撞的物理模拟实验,来重建华南-华北大陆板块碰撞过程,验证目前各种华南-华北板块碰撞模式的正确性,并为全面准确理解华南-华北大陆碰撞大地构造提供有力制约.
通过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的空间增强、光谱增强、幅射增强等系列处理,提取了发育于其中的各种线性构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各类线性构造特征及相关关系.对欧亚大陆构造格局、构造演化及构造动力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认识.其中之一是划分了欧洲、西亚、东亚三个南北展布的构造域.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图以其测图精度高、数据采集快,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方便、快捷、直观、利用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测绘生产、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并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数字化测图技术便于图件的更新,可作为GIS的信息源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基础数据更新GIS的数据库,保证地理信息的可靠性和现势性,为GIS的辅助决策和空间分析发挥作用,促进了测绘行业的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并逐步替代了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域规划、开发整理后土地面积和权属重新划分等各个方面,对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测绘工作,因为测绘数据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是正确决策的最基本保证。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此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
介绍了彭水水电站施工控制网的设计、外业观测依据的规范、数据后处理过程,分析了最后结果,指出了注意的问题。
结合柔性桥梁平面摆动的特点,提出在任意控制点设站,根据不同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半站仪、全站仪),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及获取的测量数据,在现场用普通计算器直接计算柔性桥梁检测点的水平摆动幅值(横向位移)的测量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简要地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并对GIS和LIS的联系与区别作了简单的阐述。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已成为必要。基于此,就建立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理论上、技术上提出了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