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思考--基于VEC模型分析

来源 :中国人口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t1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四川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四川省城镇人口比重从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时的26.7%迅速攀升至“六普”时的40.18%,平均年增长4.17%.本文期望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笔者选取1978一2010年的时间序列,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探讨四川省未来城镇化核心驱动力和驱动机制。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将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性干预和城乡收入差距均视为四川省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尝试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考察各因素与四川城镇化变动之间存在何种影响关系,及其短、长期变动趋势。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四个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学会作为科协的重要力量,如何以党的十八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指针,顺势而为,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努力适应新时期新要求,谋求学会更好的发展阶段途径和空间,成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化工部、各省化工厅)的撤消改制后,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主要依靠企业间的自发行为,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具有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在促进行业交流、提高培训水平、构建高水平能力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2014年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承办的"全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和重大关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的实践过程,旨在说明学会在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本文以城市社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城乡接合部转型社区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探寻新社会生态的形成机制以及组织特点,即社区转变和功能变迁.首先,以北京市海淀区肖社区为个案,进行实地研究.研究发现,聚居区当地农民与流动人口共同形成租房市场、消费市场,进而建构起完整的社区经济系统,实现社区功能替代与生态变迁.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流动人口聚居区是在侵入-接替的城市社会生态运动下、社区变迁的表现——社区内部
本文概述"9·21"地震发生后,社区媒介在桃米社区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包括不同种类的社区媒介在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对社区社会资本重建的重要性以及社区媒介主体参与时所赋予的角色及其实质表现.在此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粘合型社会资本、桥梁型社会资本、连结型社会资本亦为社区居民自主、自为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不同资源的助力.以此探索社区媒介在社会中究竟是如何运作并如何发挥其对社会资
过去四十年中,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的目标很明确:把自己定位为投资的吸引者和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当代城市历史学家强调,中国城市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使其失去了原本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大规模的拆除更凸显了城市遗产认定之于当代中国全球城市的重要性.传统城市已不再被遗忘在历史中,而被置于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中.由此,文章围绕中国传统城市的原真性,从理论角度提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来看,空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又可转化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结构.空间生产的社会属性决定其生产过程充满了相关各方群体的诉求权衡及利益博弈.文章以厦门市典型历史街区沙坡尾为研究对象,梳理沙坡尾物质空间演变、海洋产业发展及社会空间变迁历程,分析沙坡尾空间再生产过程中空间建构者、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变.剖析嬗变背后的资本、权力及人文的作用及博弈关系,并基于空间正义,对历史街区的空间
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的前身是生育审批制度,准生证作为生育审批制度的产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1995年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试点起,各地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陆续将准生证改为生育服务证.生育服务证作为掌握信息、纳入管理、提供服务的有效凭证,在前期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育服务证承载的信息基本包括育龄妇女本人基本情况及生
本文将当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不断演进的国际语境与中国拥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实国情相结合,选取了历史文化遗产密集分布的城市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研究对象在其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机遇,在此基础上借鉴历史性城镇景观(HUL)的保护方法和理念,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探究了其在当下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的全球共识和"中国话语"中可以起到的重要驱动作用,从而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遗
城镇化过程一般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农转非不仅可以在数量意义上被观察,更值得从结构和质量层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改变了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和农业劳动力结构,总体数量减少、老化现象严重、中年女性农业劳动力比重扩大和素质提升缓慢是当前农业劳动力结构的主要特征.再先进的农业科技、再强大的农业机械生产能力和再优越的农业经营制度,缺少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的贯彻执
在中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常把伴随有户口变动的人口称为迁移人口,没有户口相应变动的人则称为流动人口.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在规模上迅速增长.“六普”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超过2亿人;随着城镇化加速,预计2023年流动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口,而这些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又多处于生育旺盛期.这些流动人口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的生育水平以及未来的人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