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评价抗颤止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疗效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抗颤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抑郁(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血瘀风动证患者予以临床治疗,观测其对中医证候积分值、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治疗副反应量表的影响,并观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诊断符合PDD标准的患者60例,分成2组,同时予以抗震颤麻痹治疗,疗程56天.其中治疗组30例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院内制剂抗颤止痉胶囊,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2组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值、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TESS(治疗副反应量表)量表测定,同时观察SOD活力、MDA水平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4周与疗前组内比较,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值增加,治疗8周分值显著增加(P<0.01).2组治疗4周、8周分值增加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4周后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均下降,治疗8周后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治疗组下降明显,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2组治疗副反应量表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停药2周后,2组治疗副反应量表分值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各中医证候比较,肢体震颤、悲忧叹息、舌紫暗和/或夹瘀斑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抗颤止痉胶囊能改善帕金森病抑郁血瘀风动证患者的中医主要证候学表现,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单纯抗抑郁治疗,治疗副反应小,其在减轻悲忧叹息、肢体震颤、舌紫暗和/或夹瘀斑方面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Purpose:Huannao Yicong Decoction (HYD) is a herbal formula that has long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Although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YD has been previously characterized
目的:颈痛是临床上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通过整理有关的古代针灸文献记载,分析其取穴及经络分布特点,为现今临床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方法:检索十四本针灸古籍,以“颈痛,项痛,颈项急痛,颈项强痛”为检索词,摘录有关针灸治疗颈痛的内容.结果:十四本古籍中治疗颈痛的穴位共66个,总计143穴次,常用穴位依次为承浆、风府、风池、後溪、肩井.常用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
Hyper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is critical to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Fuzheng Quxie decoction (FQD),a Chinese herbal complex,is an effective clinical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属于温度敏感的离子通道,在热痛刺激信号的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靶标.观察脑缺血后TRPV1通道活化及介导NLRP3炎
目的:观察肝豆灵对铜负荷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探讨肝豆灵防治Wilson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肝豆灵组、青霉胺组、谷胱甘肽组、模型+SB20
目的: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以及其对eNOs介导的Beclin-1依赖的自噬通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SH-HY5Y构建糖氧剥离+复糖复氧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及有效组分进行干预,通过观察细胞培养上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浓度和自噬通路的活
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既延长住院时间,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院内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现贫血和脊髓病变的原因.方法:分析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现脊髓病变和贫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均有脊髓病变及贫血;血清铜、铜蓝蛋白、血清游离锕减低、血红蛋白均降低;血清锌均升高,3例MRI有胸髓改变.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出现类贫血和脊髓病变表现可能是由于过度排铜导致铜缺乏引起,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目的:对WD住院患者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中医临床路径组与中医非临床路径组、西医治疗组在医疗费用、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方面的优势,为进一步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诊疗规范提供确实可行的依据,同时通过成本-效用分析方法,评价WD中因临床路径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同期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120人(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医临床路径组、中医非临床路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学寄生虫免疫学检查、诊断性治疗有效确诊为脑裂头蚴病。该患者裂头蚴多发感染灶,结合脑外科及感染科会诊意见,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拟采取吡喹酮口服驱虫治疗,由于吡喹酮驱虫治疗可导致裂头蚴虫体发生强直性挛缩麻痹,刺激局部脑组织,虫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虫体因此受到宿主的免疫攻击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虫体死亡。因此驱虫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异体蛋白反应,表现为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