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遗传性耳聋涉及的基因众多,其中大部分为罕见基因,不在临床常规耳聋基因检测范围。因此,目前临床的耳聋基因筛查,包括Sanger测序,难以发现这些基因。对于携带罕见基因突变的病例,现阶段仍存在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耳聋基因靶向及二代测序技术,对一个三代耳聋的汉族家庭,进行基因检查,尝试寻找可能的致病基因。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遗传性耳聋涉及的基因众多,其中大部分为罕见基因,不在临床常规耳聋基因检测范围。因此,目前临床的耳聋基因筛查,包括Sanger测序,难以发现这些基因。对于携带罕见基因突变的病例,现阶段仍存在局限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耳聋基因靶向及二代测序技术,对一个三代耳聋的汉族家庭,进行基因检查,尝试寻找可能的致病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 1.探讨应用有效治疗时间评价CPAP治疗疗效的可行性,2.探讨应用有效治疗时间对CPAP疗效组与外科手术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针对OSHAS疗效评价方面作者发明两个新概念:有效治疗率=(治疗前AHI—治疗后AHI)/治疗前AHI* 100%;有效治疗时间=有效治疗率*每晚作用小时*作用天数.选择接受CPAP治疗的102例OSHAS患者和接受改良UPPP手术的56例OSHAS
目的 探讨TGF-β 1增强神经干细胞迁移对喉返神经损伤后中枢疑核的修复作用.方法 体外利用Transwell迁移实验验证TGF-β 1诱导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48只成年大鼠均行右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CM-Dil 4天后,其中24只行左喉返神经撕脱-缝合术,其余为对照组.自喉返神经损伤之日起,左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TGF-β 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神经损伤后6h,1d,7d,14d,28d,
目的 分析总结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入路的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面神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表现、面神经功能、影像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并行面神经修复,术后进行面神经功能随访,与术前比较,分析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应用嗓音及吞咽综合训练法治疗声带麻痹患者的发音及进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各种病变所致声带麻痹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例.年龄范围30-72岁,平均年龄53.9岁,男性9例,女性3例.其中患有单侧声带麻痹者10例,双侧声带麻痹者2例.病因为脑梗球麻痹者1例;甲状腺术癌后双侧声带麻痹者2例,单侧声带麻痹者6;喉外伤后2例,特发性声带麻痹者1例.除2例甲状腺癌术后双侧声带麻痹外,其余均为单侧
目的 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分型诊断,探讨不同类型颞骨岩部胆脂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根据Moffat分型标准分为七种类型,回顾比较分析各型手术方式、面神经处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面神经功能。
目的 探索声电联合刺激低频残余听力下降的机制。构建人工耳蜗电刺激体外模型体系,研究电刺激对耳蜗组织的损伤特征及钙离子内流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由腔室培养系统和电荷平衡式双相电脉冲发生装置组成的耳蜗组织人工耳蜗电刺激体外模型系统。对器官培养的耳蜗组织进行不同模式的电刺激,观察螺旋神经元神经突、毛细胞及二者之间突触连接的形态学改变特征。并评价各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下和无钙培养环境对上述形态学特征改变
目的 本研究通过了解双耳重度感音聋患者家长对耳聋的疾病认知程度及需求内容,通过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制定符合耳聋患者家长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方针,从而改变聋儿家长的不良认知方式和行为,提高耳聋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而改善耳聋患者的疾病进程及预后,提高耳聋家长对耳聋患者的管理及遵医行为,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缩短耳聋患者语言、社会交流、身心健康、娱乐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视觉通道的认知加工情况,为日后的耳鸣评估及治疗奠定数据基础.方法 本研究共人组被试65名,其中耳鸣组38名(左、右耳鸣组各19名),正常对照组27名.采用点探测任务,并通过操纵任务指令,对两组被试的视觉认知加工进行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我院Dx-pH检测系统在有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症状的患者中的初步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54例有咽喉反流性疾病症状的患者的资料。其中32例为首诊患者,行咽喉PH监测(Dx-pH)以确定诊断。另外22例患者已经行PPI治疗,但症状不能有效缓解,行咽喉PH监测以排除误诊。所有患者均行纤维喉镜检查、反流症
目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最近一年在各领域井喷式发展,我们首次把它运用到耳鼻咽喉诊疗技术学习中。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耳鼻喉科手术中难学的,尤其是颞骨显微外科手术,更需要三维立体的概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很多医院没有颞骨解剖训练室。我们用简单廉价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包括颞骨手术在内的耳鼻咽喉部内镜显微镜手术学习提供高清三维立体的视频图像,使得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再对耳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