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产保存法执行聚落保存再发展的困境与都市计划法令及相关规划策略的活用——以三峡老街再造为例

来源 :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镇居台北盆地西南边缘,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两条主河,三峡溪(即三角涌溪)和横溪,发源于东南,绕境西边,而于东北注入大汉溪,此区最早为台湾少数民族平埔族,及泰雅族的大豹、诗朗小区。清嘉庆年间,人口聚增渐成聚落,乃改其旧称为“三角涌”中,1920年改称三峡。
其他文献
传统街屋的再利用,是对整体生活环境,提供一个永续的生活价值。传统街屋透过整修方式,改善现有问题,将会提高居民对于传统街屋再利用的意愿。初步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如何解决传统街屋室内厨卫空间使用的“不便性”,进而提出整修计划,延续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初步研究的立论基础,是架构在采取适宜性装修概念,和运用节能技术的策略上,使用的研究方法为:1.文献资料汇整,将相关问题分项标列。2.实地观察与访谈,制定调查表
@@鄂西北拥有湖北省1/5左右的土地面积,区内山峰错落,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鄂西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富。它主要包括十堰地区和襄樊地区所属的范围,而襄樊地区的南漳县自古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深厚之地。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乱,至今仍保存着相当数量的文化遗存,其中的民居建筑更是值得一书。位于荆山山脉余脉的南漳县板桥镇的古民居是板桥最为壮观的人文景观之一,境内尚保存有明末至民国初期
@@从乙未割台到台湾光复(1895-1945年),日本占领台湾50年,刚好是近代史上变化最复杂的一段时期。台湾治安一经就绪,即于1899年第一次颁布有关市区计划的训令,同时奖励日本农民移垦台湾,1910年日本开办的第一批移民住进东台湾吉野村。1936年日本再积极奖励一般日本人移住台湾,大量移民的移入,日本人企图分别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来改造台湾的传统面貌。
宜兰地区的汉式传统建筑,由于山脉阻隔使得交通不便,影响到建筑文化层面,其设计与施工多由在地匠师承作自成一体系,极富地方特色。本文借由单点的壮围游氏家庙起始并与宜兰地区其他祠庙比较解析,以厘清宜兰地区传统建筑所蕴含之特质。
@@传统建筑蕴藏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装饰艺术上,更能反映出文化,信仰与生活观。装饰不仅是形式上的美观,更要注重其内涵,通过动物、植物、人物的形象来表达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金门自古以来即最具历史荣耀与地方色彩,清末之后有许多居民远至南洋经营开拓,衣锦还乡后,开始兴建公共设施,创办学校,在当时闽、粤沿海地区相当盛行洋楼,引进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造成金门建筑除了传统闽南样式外,也有不少洋楼错落其中,
大溪老街为淡水河流域的重要河港聚落之一,以拥有华丽精美的街屋牌楼立面闻名全台,但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之特殊,孕育了包括了聚落、建筑、文化景观、古物,民俗、传统艺术等多元性的文化资产,本文透过田野调查与文献搜集分析,将这些内容整理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初步保存建议。
@@当前,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建设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必然会成为一对矛盾,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关系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关系到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解决这一矛盾,既是认识问题,也是科学时间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岩头镇实例,希望对这个矛盾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具备时代特色与充满人文内涵的建筑物,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大环境,不断地遭到改建或拆除.南京西路261号建物,即张暮年故居,虽然不是大稻埕最古老的建筑,然而它的存在却见证了近百余年大稻埕产业的转变。本文研究试图透过南京西路261号建物创建变迁与产业演变,以及光复后与建物息息相关的医学界重要人物——张暮年的生平与事迹,析论建物背后所隐含的人文精神,并探讨其文化价值。
台湾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6秒发生里氏7.3级地震,是100年来台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一般称为“921大地震”,造成2000人以上死亡与8000人以上受伤的惨剧。尤记得921地震发生后的第三个月,踏入受灾最严重的南投县中寮乡,虽然部队已协助清理残破倾颓的房舍与罹难乡民,但眼前所见的仍是少了一层的乡公所,集中搭设的灾民居住临时组合屋,一切如同世纪末日般,不断地自灾民无助的眼神传透
宜兰,旧名噶玛兰,位于台湾的东北角。最先开拓宜兰这片土地的为噶玛兰人,平埔族的其中一支,在汉人来垦之前,仅噶玛兰人分布于此。伴随着汉人的移入,文化及产业都与噶玛兰人不同,这也成为兰阳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1993年,当地的“仰山文教基金会”与旅外的企业家组成的“兰阳同协会”,基于建立地方建筑文化传统特色与保护兰阳平原景观的期望,提出“宜兰厝推广活动”的计划,其目的为了提醒宦兰居民与当地拥有建筑专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