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膝关节置换新髓外导引技术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传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运用股骨髓内腔(IM)当作切割标准已行之有年,但是术后会增加肺和大脑的脂肪栓塞率,而且也会增加血液的流失。而新的手术技巧利用股骨髓外(EM)当作远程股骨切割标准,现已有很多骨科医师开始实行,并且许多paper证实EM guide和IM guide一样准确可靠。我们设计了一种新技术与新的EM 股骨切割器械,不仅精准,而且达到微创的目的与减少术后脂肪栓塞的机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严密、规范的临床护理减少游离股薄肌移植治疗臂丛损伤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患者手术回病房后,立即使用皮瓣移植临床路径护理单,根据游离皮瓣的特点,护理的重点是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准确评估患者肌皮瓣的血循环,加强对血管栓塞、切口感染、伤口血肿、皮瓣局部坏死、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做好各种记录。
目的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生存期的延长,脑血管意外后偏瘫肢体行动不便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增高。该类患者因自身原发性疾病多,全身状况差,治疗上有较大的难度。对于此类患者,本科常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联合Ethibond缝线治疗成人胫骨髁间棘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09月我科共收治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2-42岁,平均28岁。
目的 评估钛网、颗粒植骨及骨水泥填充重建髋臼骨缺损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们对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12例(12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结合骨水泥填充后使用聚乙烯内衬,男5例,女7例,年龄69-82岁,平均74岁。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 对收治的83例成人内外踝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及髓内钉固定( 闭合复位组30例)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空心螺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组53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足踝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我科2010年6月至2015.5月共收治儿童及青少年脊柱骨母细胞瘤8例,年龄5岁至16岁,男4例女4例,平均11.5岁,肿瘤累及部位均为脊柱后方附件,包括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其中颈椎累及1例、胸椎3例,腰椎4例。
目的 评估掌侧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6月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Die-punch骨折并进行掌侧接骨板治疗的患者28例。研究中根据Diepunch骨折位置分为3型:背侧骨块型、掌侧骨块型、纵向劈裂型。
目的 总结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25例均为单侧关节内骨折,本组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59~72 岁,平均65.5岁。左侧17例,右侧8例。骨折按AO 分型C1 型3例,C2 型11例,C3 型11例。
目的:严重肘关节创伤后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骨不连、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肘关节活动障碍等肘关节疾病的治疗非常困难,处理不当时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常常导致肘关节功能丧失及不良预后。探讨使用人工肘关节置换分析采用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肘关节疾患的疗效。
目的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使用年限,对于髋臼外展角的放置有较高的要求,对于术者来说常需避免外展角放置过大,一方面可减少髋关节脱位,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边缘磨损,为此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需测量外展角来评价手术质量,对于外展角的测量,常规指冠状平面上髋臼轴的投影和垂直轴的夹角。但由于术后常存在着髋臼假体中心性重建的偏移,使用此测量方法不能真正反应关节稳定性及磨损部位,为此作者提出了